化學大家談
課題組風采大賽
帥志剛題詞
周其林題詞
張鎖江題詞
周其鳳題詞
日本化學會會長-祝賀視頻
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黃尚順-祝福視頻
燃燒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李象遠-祝福視頻
田禾題詞
趙宇亮題詞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主席-祝賀視頻
甘肅省化學會-理事長劉維民-祝福視頻
英國皇家化學會主席-祝福視頻
九秩之年?風華正茂-慶祝中國化學會90華誕主題宣傳片
化學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陳鵬-會慶祝福
中國數(shù)學會賀信
馮小明題詞
唐本忠題詞
中國化工學會賀信
房喻題詞
孫世剛題詞
在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中度過的二十年
講述人:田偉生 研究員
收到學會邀請,我覺得作為一名會員有義務為中國化學會成立90周年寫一點自己與學會的故事?;瘜W是一門探索物質組成、性能及轉化的科學。我參加的第一個化學研究項目是《碘番酸化學合成》,是1976年在四川醫(yī)學院進行的。當時我是蘭州醫(yī)學院派往四川醫(yī)學院學習藥物化學的一名進修生,從此也就與化學研究工作結下了緣。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我有幸成為南京藥學院著名藥物化學家廖清江教授的研究生,開始真正跨進化學科學的神圣殿堂。1982年我考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在周維善院士指導下攻讀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1985年畢業(yè)后留在研究所工作也就決定了我這一輩子獻身化學研究的命運。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開始參加中國化學會組織召開的相關學術研討會。1993年,在復旦大學召開的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五屆有機合成化學學術研討會上,我被推薦加入有機合成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為參與中國化學會學會工作中的一員,從此有了向化學界前輩學習以及為國內有機化學同事們服務的更多機會。1997年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有機化學學科下屬的分支成立了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我有幸成為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并承擔起了委員會秘書一職。由于二級學科委員會組織屬于兼職性工作,既沒有活動經費,也沒有工作業(yè)績而言,我連續(xù)承擔了四屆秘書任務,一眨眼就度過了二十載光陰。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義務服務贏得了有機化學同事們的支持和中國化學會學會組織的認可。學會把撰寫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甚至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總論的任務交給我是對我的最大信任。學會多次將“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獎狀頒發(fā)于我,盡管這一項獎勵并未列入單位的評價體系中,但卻起到了激勵我堅持為學會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作為中國化學會的分支機構,主要任務是完成有機化學界全體同仁與中國化學會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橋梁作用。其工作基本模式主要是參加或組織各種類型的與學術研究相關的會議。為了支持學會工作,完成學會要求的任務,需要參加中國化學會組織的相關會議。如每年的學會工作會議,負責向學會組織匯報本學科及分支機構工作進展;參加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負責學科相關分會的組織工作。特別感謝在中國化學會舉辦的第27屆至31屆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中,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的黃培強教授,余孝其教授、馮小明教授,席振峰教授、余志祥教授,包明教授,王彥廣教授,他們不僅僅承擔了協(xié)助化學會在廈門、成都、北京、大連和杭州等地的大會籌辦工作,還幫助我完成了兩個分會的組織、籌備任務。在中國化學會舉辦第31屆學術年會之時,我自己因即將退休(課題組經費終止)只能自費參加會議。感謝學會為我免除了會議注冊費,特別感謝郝小江、朱偉明教授代我成功地完成了天然產物化學分會組織工作;感謝楊震、洪然教授代我完成了有機合成化學分會組織工作。學科發(fā)展報告撰寫同樣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感謝在撰寫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中給予支持的各位教授,他們是天然產物化學家岳建民研究員、朱偉明教授,有機氟化學家胡金波教授,有機合成化學家黃培強教授、趙剛教授,金屬有機化學家劉國生研究員、張前教授,合成生物學專家唐功利教授等。還要感謝史勇教授在文稿編輯過程中給予的無私幫助。 在我擔任第一、二屆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秘書期間,主要協(xié)助委員會主任吳毓林教授處理委員會各項工作。在第三、四屆委員會工作期間,姜標教授接替吳先生主任一職。由于他工作繁忙并兼任一些其他職位,不能常年顧及學會工作,故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的工作更多的由我來具體負責。在這期間史真教授等、潘毅教授等、周成合教授等、張前教授等、張緒穆教授等積極支持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工作,分別成功承辦了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六屆至第十屆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在會議大會邀請報告人的遴選中,我們始終堅持了以學術水平為準則,同時也兼顧地區(qū)間、高校與研究院所之間、資深教授與青年學者、國內外杰出有機化學家之間的平衡。堅持了在學術交流活動中,不以“長”為貴,不以“名氣和頭銜”選擇大會報告人。委員會還規(guī)定了在連續(xù)兩屆會議中安排的大會報告人盡量做到不重復的選擇原則,使學術交流活動保持學術本性。在這期間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還分別委托西南大學周成合教授等、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韓福社研究員等、上海大學曹衛(wèi)國教授等、廣西師范大學蘇桂發(fā)教授等、揚州大學顏朝國教授等、淮北師范大學王磊教授等和西北師范大學胡雨來教授等分別承辦了中國化學會第九屆至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合成化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除了負責原所屬天然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金屬有機化學、氟化學及物理有機化學等領域的會議申報等事務外,依據(jù)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需求還分別成立了新的專業(yè)委員會。早在第一屆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期間就籌備組建了化學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并與有機化學同步召開了首屆學術會議。目前該交叉學科已經召開了11屆全國性學術會議,發(fā)展成為中國化學會中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交叉學科學術活動。 化學是一門探索物質組成、性能及轉化的科學,但是人類社會在利用資源過程中的粗放型模式不僅導致資源浪費、而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如何通過化學研究促進資源粗放型利用模式的轉變、實現(xiàn)資源精準利用,最終達到解決資源利用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依據(jù)這一問題和社會需求,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被我確定為自己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領域和目標,并且在我們研究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一研究工作領域和目標的重要意義。為了使更多化學家關注并介入資源化學研究工作從而促進這一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得到更好發(fā)展,在中國化學會的關心和批準下,連續(xù)召開了四屆全國資源化學學術研討會,會議就礦產資源、化石資源、生物資源等從宏觀到分子水平進行了充分學術交流,增強了與會專家學者對資源化學研究工作的興趣和搞好資源化學研究的信心。資源化學學術會議擴展了與會專家的研究視野,進一步堅定了資源化學是社會發(fā)展和化學學科發(fā)展對化學家提出的挑戰(zhàn)性任務。 田偉生 原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1993-2018)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82-2018)
我與中國化學會理事之緣-慶賀中國化學會90華誕
講述人:梁宏 教授
作為任期較長的中國化學會理事,30多年來,本人既參與和見證了中國化學會的發(fā)展,更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化學會特別是幾位前輩理事對我化學之路的指導和提攜。 緣起。1984年從華中師范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yè),我到位于桂林市的廣西師范大學工作2年后,1986年考取南開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當代無機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0-22屆理事、南開大學教授申冸文先生,1988年轉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物無機化學。1991年6月,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1-23屆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23屆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夔先生。作為南開大學培養(yǎng)的第一位無機化學博士學位獲得者,我對導師申冸文先生培育指導和王夔先生指導提攜之恩情永生難忘。 緣續(xù)。1991年7月,我作為回到廣西師范大學工作的第一位理工大類博士,開始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拓展西部特別是廣西化學之路。 1996年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3、25屆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教授游效曾先生應邀蒞臨廣西師范大學,主持論證并指導我們申報生物無機化學與配位化學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并成功獲得批準,這為廣西師范大學的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實驗室先后獲批成為首批廣西自治區(qū)重點實驗室(2005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16年)奠定重要基礎。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4-25屆理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梁敬魁先生,推薦本人作為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前6屆名為中國科協(xié)青年科技獎)候選人,使得我有幸成為改名后首批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特別難忘的是,有幸參加導師申冸文先生的2次生日慶?;顒?,已經成為我值得珍藏的回憶。 2005年9月10日,作為申先生培養(yǎng)的第一個無機化學博士,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教科頻道教師節(jié)專題節(jié)目《2005奠基中國》,節(jié)目專門安排了1950-1990年代、不同時期的5位學生參加慶祝申冸文先生執(zhí)教65周年暨90華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 2015年6月,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8-30屆副理事長、南開大學化學院院長周其林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年)、中國化學會28-30屆理事、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卜顯和教授邀請,我回到母校參加南開大學慶祝申冸文先生執(zhí)教75周年暨百歲華誕系列學術報告會,有機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2-23屆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山大學教授計亮年先生一起專程拜賀申冸文先生。令人欣慰的是,當時申先生思維敏捷、言語清晰、精神矍鑠,我們溝通交流十分順暢。那是我最后一次有機會當面聆聽申先生的教誨(2017年先生仙逝,享年101歲),雖有遺憾,但是申先生音容猶在,笑貌宛存。 我與中國化學會理事之緣,過往值珍藏,未來更可期。1998年11月,中國化學會第6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我有幸在首次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25屆),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理事之一(未滿34歲),連續(xù)任職至今。加之本人2001年至今長期擔任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2019年起),因為與中國化學會的工作關系,我逐步與更多的中國化學會老中青年理事、會員以及秘書處的老師相識相知,感謝他們一直公正無私地助力和陪伴我在化學之路的成長發(fā)展。
時隔半年的合影
講述人:鄭素萍 研究員
2010年,我還是一名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新人。黃維院士一次來京,說起唐有祺院士是他的老師,剛好第二天約了去家里看望他。我鼓起勇氣說也想跟著一起去,便有了第一次的拜訪。 在唐先生家里坐了一會,我們便一起去了附近的餐館用餐。唐有祺院士和夫人張麗珠先生(張麗珠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雖然已經年逾90高齡,但精神矍鑠、精力尚佳,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中國化學會的歷史以及對化學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的看法。興致之余,唐先生從包里拿出數(shù)碼相機,我們輪換著拍了一些合影。 隨著我對中國化學會日常工作的熟悉,在工作中擔當?shù)囊捕嗔似饋?。到了春?jié)前夕,時任學會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的方智老師便開始帶著我一起看望一些在京的學會老理事長和資深院士。當我們來到唐先生家里,剛坐下,先生便走到書房,拿出幾張塑封的照片遞給我。我馬上認出這是半年前在先生家里拍的合影。唐先生在家里置辦了一個塑封機,日常把拍的照片打印出來并塑封。剎那間,感動之情難以自已,每年去看望先生的人那么多,微小如我,從沒有奢望他還記得我!這個時刻,從此在我的記憶里扎下了根。 因為工作的性質,我有幸接觸了許多的化學界前輩們?;貞浲?,很多時刻歷歷在目。去徐光憲先生家,每次他都是穿戴的整整齊齊,提前坐在沙發(fā)上等著我們。他家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徐先生怕自己行動慢,如果不提前坐好,會讓客人等。而告辭的時候,無論如何,他都會送到門口,一直等客人進了電梯。去看望郭慕孫先生,第一件事是要登記。他有個大筆記本放在茶幾上,每一位客人都要登記姓名、單位、來訪日期、電話這些信息。他的夫人告訴我,這是因為郭先生年紀大了,記憶力下降,他時常翻閱這個登記本,盡可能記得每一位來訪的客人。 在中國化學會工作十多年,我一邊服務會員和化學工作者,一邊不斷的從“大家”身上汲取養(yǎng)分,完善著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給了我一個“正確”的科學家畫像,這讓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便遇到了極少的“難搞”的人,我會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而不會為此焦慮和糾結。我也不時的跟秘書處的同事強調,無論是領導、院士,還是年輕的化學工作者、學生,都要做到不卑不亢、平等尊重,在“大人物”面前不諂媚,在“小人物”面前不倨傲。希望這能成為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原則。
IUPAC的中國故事
講述人:姜雪峰 教授
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是IUPAC首任來自中國的主席周其鳳院士任職的兩年,我榮幸的成為了周老師的秘書,也榮耀的成為了中國化學會參與IUPAC的代表,這段經歷讓我終身難忘。首先與周老師赴美,因為美國科學院與美國化學會對IUPAC的影響深遠,至今,常駐機構依然在美國。周老師的溫文儒雅,代表著中國文化攜手世界化學發(fā)展的特質,尊重、平等、學習、共贏,這是我在華盛頓與周老師學到的。隨后我們訪日,鄰國相似的亞洲文化,讓我們大家有著共創(chuàng)的思考,體會了學術的前沿布局與產研協(xié)同的并行,互助、理解、期待、支持,這是我在東京感受到的。出訪韓國多次,因為韓國化學會的前任會長是周老師在美國留學時的同門,兩個國家級的前瞻研究所讓我們感受到了韓國化學圍繞產業(yè)需求的重要變革,樸素、真誠、穩(wěn)健、突破,以及化學著名企業(yè)三星的力量。來到南美,經濟的下行導致了科學的凋謝,惋惜、珍惜、慎重、警示,期待他們也能再次崛起。來到非洲,坦桑尼亞的美麗與真誠,慢節(jié)奏與小遲到,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努力,我們希望代表IUPAC一起助力他們。法國巴黎,雖然學術訪問過多次,但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還在世界矚目的中心舞臺上發(fā)表演講還是第一次,榮耀、使命、責任、攀登,與其說讓我有機會向世界展示硫化學的美,不如說是讓我對科學神圣追求的再次洗禮。法國科學院,世界化學家濟濟一堂,殿堂上方就是現(xiàn)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雕像,科學家前輩們用他們敏銳的智慧、堅定的探索、無限的求知、不懈的努力,締造著人類前進的階梯。一場場IUPAC的決議醞釀、一次次NGO的投票選舉、一回回各國協(xié)商共筑世界化學、一脈脈中國化學騰飛助力,讓中國五星紅旗與中國Panda博士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讓中國化學在世界化學的奔騰中精彩閃耀。 隨著我國化學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化學工作者在世界化學各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化學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化學協(xié)會組織之一,凝聚、協(xié)同、繁榮、發(fā)展,她凝聚了中國化學前中青三代的科學傳承,在前輩開拓的偉大土壤上,后輩不斷傳承、開枝散葉;她協(xié)同了中國化學各個學科的交叉互進,在彼此學習彼此交流中,學科體系步步融擴;她繁榮了中國化學,支持女性、支持青年、支持中西部、支持一切真誠的努力;她發(fā)展了中國化學,在巨變中化挑戰(zhàn)為機遇,在轉型中不斷創(chuàng)新。讓我們一起祝福她90歲精彩,精彩剛剛開始。
我與化學會學術年會
講述人:孫為銀 教授
我第一次參加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是2004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至今已參加過七次學術年會,體驗了參會代表由兩千余人(2004年長沙會議)發(fā)展到一萬三千余人(2018年杭州會議)的過程。其中2011-2018年間,本人作為中國化學會第28屆和第29屆理事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直接參與了無機化學相關分會的組織和協(xié)調工作。在此期間無機化學相關分會參會代表人數(shù)也是不斷增加,2012年在成都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是一個分會兩個會場,隨后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設立了“無機化學”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兩個分會。再后來,在第30屆(2016年大連,附圖)和第31屆(2018年杭州)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都組織設立了四個分會。這一方面是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的“品牌效應”得到了廣大化學工作者及學生們的認可,參會積極性高漲;另一方面,學術年會規(guī)模之大、參會人數(shù)之多以及分會、論壇和參展商等都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良好平臺,是會會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大好時機。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化學會學術年會已經成為我們化學人的期待和向往。 祝愿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越辦越好! 祝賀中國化學會九十華誕! 附錄: 中國化學會第28-31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組織的分會: 1. 2012年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 (成都) 第8分會:無機化學,1個分會2個會場。 2. 2014年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 (北京) 第5分會:無機化學;第6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3. 2016年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 (大連) 第5分會:分子與固體化學;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無機化學前沿;第8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4. 2018年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 (杭州) 第5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生物無機化學;第8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緣起與成立

20世紀初期,在歐、美、日等地攻讀化學的我國留學生,深切體會到學術團體促進科學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紛紛倡議,組織中國的化學團體,以促進中國化學科學的發(fā)展。

艱苦創(chuàng)業(yè) 抗戰(zhàn)救國

中國化學會成立之時,正值國家為難之際,化學界的先驅們懷著愛國熱忱之心,報著科學救國之志自愿并積極的組成了這個學術團體。成立初期,學會設在當時的首都南京,尚可勉強的開展工作,但是五年后,日本軍國主義再次發(fā)動侵略我國的“七七事變”,國土不斷淪喪,學會輾轉遷移,開始走向更加艱難,更加崎嶇不平的道路。工作條件和經費來源更加困難,但是中國化學會在既無經費,有無會址,更無專職人員的及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仍然應抗日救國的急需,堅持學術交流、期刊出版、化學教育與科普等工作,結合當時的國防化學與工業(yè)的需要,組織開展學術活動,從而收到廣大化學工作者的擁護和愛戴,組織不斷健全,地方分會相繼建立,會員不斷增加,為中國化學會樹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愛會如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邁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以下簡稱科委)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xié))相繼組建成立,加強了對科學事業(yè)的領導。同時,大學不斷增設,工業(yè)部門和國防單位相繼建立了專業(yè)性的研究機構,各單位的科研條件不斷改善,科技力量不斷加強,從歐美和蘇聯(lián)陸續(xù)歸來一批學者投身新中國建設,成為科技事業(yè)的帶頭人和骨干。1956年國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學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為我國科學鋪就了廣闊的道路,從而使我國的科技和教育事業(yè)獲得了迅猛發(fā)展。作為科學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化學會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學會組織的迅速發(fā)展、為學會活動的不斷擴大提供了無比優(yōu)越的條件。

文革十年,步履為艱

在科技教育事業(yè)慘遭摧殘、破壞的年代,化學會不僅被誣蔑為“裴多菲俱樂部”,活動全部終止,學術期刊被迫停刊,而且趕走工作人員,挪用辦公設施,甚至將珍貴資料作為垃圾丟棄殆盡。令人詫異的是,強占侯德榜捐贈的會所,改作他用。中國化學會的工作只得陡然停止。但是,廣大科技人員,教師,堅信社會的發(fā)展,堅信暴風雨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牽頭!他們始終以國家復興、民族興旺為己任,始終關注著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愿為富民強國做出貢獻。

改革開放  迎科學春天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劃,注重了微觀的、快速的和能量的各種基本問題,把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的深層次的研究列入了規(guī)劃,同時,還結合我國的資源和能源等問題開展研究,如催化、稀土、天然產物等。使我國的化學科學開始大發(fā)展。這期間我國的化學工作者出國交流、學習的人數(shù)驟增,國外學者也不斷前來我國訪問,一些國際組織與我國建立了聯(lián)系。我國打開國門、走向了世界。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與化學科學相輔相承,先后組織兩次盛會、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學會組織年輕化、先后與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化學會取得了聯(lián)系,并加入了化學國際組織,我國化學家已開始活躍在國際學術活動舞臺中,中國化學會從此恢復了活力,迎來了化學的春天。

轉軌奮進邁入新征程

在振興中華和再展宏圖的“七五”期間,化學工作者有著更加廣泛施展才華的天地,在這階段,我國的研究生制度已初見成效,年輕一代的化學學者日趨成熟,赴國外學習的青年化學家已陸續(xù)學成歸來,在中國開始建立了化學科學的全新研究領域?;瘜W與其它學科或技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也更加緊密,出現(xiàn)了多種前沿學科和技術,例如,化學與生物結合出現(xiàn)了生命化學,一切生命過程,包括出生、成長、繁殖思維、情緒、智力、衰老等,都與化學變化有關,必須大力加強生命化學的研究。又如化學與航天科學結合出現(xiàn)了空間化學和空間材料技術,其中許多高技術問題,期待化學工作者研討。

與時俱進  開創(chuàng)新天地

20世紀70年代后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科學技術事業(yè)進入大發(fā)展的時期,推動了我國化學研究全面恢復和發(fā)展。時代的要求如春雨滋潤大地,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又成為學會開拓工作的沃土。中國化學家做出了一些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工作,學會工作開始跨出國門,參加國際組織,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尤其從90年代開始,化學領域的交流逐漸與世界前沿接軌。中國化學會與時俱進、伴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相輔相成,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

1992年適逢中國化學會60華誕,隆重盛典在北京舉行。

進入新世紀,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會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群眾團體,是基于會員自身的學科、專業(yè)、興趣而成立的科學共同體。在學會的學術氛圍內,孕育創(chuàng)新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促進學科發(fā)展和人才成長??梢哉J為,學科的發(fā)展,需要更高層次、更具深度的交流平臺,而學術組織恰恰提供了交流的場所,因此學科的發(fā)展是學會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學術交流是學術組織的根本任務。縱觀世紀之交的中國化學會,也在悄然的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

2012-至今

目前,中國化學會個人會員9萬余人,單位會員170余個,下設40個學科/專業(yè)委員會、8個工作委員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和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共主辦25種學術期刊,其中SCI收錄期刊15種。近年來,每年組織召開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30余項。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參會規(guī)模達到1萬3千余人,是國內化學及相關領域規(guī)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學術盛會,是中國化學會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品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每年參加中學生已達8萬人次,從中選拔優(yōu)秀中學生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為祖國爭得榮譽。學會先后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等三十余項獎勵,表彰化學學科領域的杰出人才,鼓勵化學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2021年,中國化學會再次獲得中國科協(xié)第四期學會能力提升專項--“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項目”的一類資助。2020年和2021年,在世界一流科技社團評價報告中,連續(xù)被評為五星級社團。2021年度,學會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1907-1932
1933-1948
1949-1966
1966-1976
1977-1983
1984-1991
1992-2001
2002-2011
2012-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