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候選人簡介
田陽
女,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特聘教授。
1985/09-1989/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士;
1989/08-1998/09,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
1998/10-2000/09,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物質電子化學專業(yè),碩士;
2000/10-2003/09,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物質電子化學專業(yè),博士;
2003/10-2005/09,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JSPS);
2005/12-2013/12,同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12-至今,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陽(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968年8月生,現(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學士學位。1998年赴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留學,研究方向為物質電子化學,于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10月起,在東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12月受聘于同濟大學,任教授、博導。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11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3年12月受聘于華東師范大學,任特聘教授、博導。2013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日本化學會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主要研究領域和特長:電分析化學、熒光成像、分子探針、活體分析。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活性氧及氧化應激過程的分析化學研究?;钚匝跽{節(jié)諸多生理過程和生化反應,當活性氧的產生與生命體抗氧化系統(tǒng)發(fā)生不平衡時導致氧化應激,造成生物大分子、細胞等的氧化損傷,誘發(fā)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其中涉及到多種化學物種如活性氧,神經遞質、環(huán)境pH及參與氧化損傷的部分金屬離子。建立這些物種原位、實時、活體的分析方法,對于深入理解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疾病的早期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田陽教授從方法學、細胞層次、活體層次開展了系統(tǒng)性的工作。近五年發(fā)表了包括 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 56 篇相關論文。所發(fā)表論文受到同行的好評,論文總他引超過5800次。
同時,所帶領的團隊成員共12名, 包括教授5名、研究員2名、副教授3名、講師3名,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3名、上海市浦江人才2名、曙光計劃和啟明星計劃獲得者各1名。近5年、團隊成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8項、青年基金項目2項;國家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子課題3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2項;上海市基礎研究重點項目、上海市納米專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各1項。
社會兼職:(1)中國第一屆活性氧生物學效應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2)《分析化學》雜志編委;
(3)《Journal of New Developments in Chemistry》編委等。
參加中國化學會事務情況:1、2018年10月11-14日,組織了2018年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十屆海峽兩岸分析化學學術會議; 2、2015年5月 8-11日,在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上做了特邀報告,報告題目《適于活體分析的比率型傳感》; 3、2014年3月27-30日,在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做了邀請報告,報告題目《氧化應激過程的電分析化學研究》等等; 4、近五年,多次參加中國化學會主辦的國際會議,并在會議上做了重要的報告。
理事候選人/代表登錄
請輸入姓名和會員證號后6位
相關下載
聯(lián)系我們
王以菲:
電話:010-82449177-811;
E-mail:wangyifei@iccas.ac.cn
王亞茹:
電話:010-82449177-886;
E-mail:wangyr@ic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