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士

歡迎 崔春燕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孔慶坤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郭明春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陳熙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余林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溫圣平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柳東文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彭富貴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家秀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陳彥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沈菲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趙鵬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張偉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李承釗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董福才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蘇莉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王君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鄭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鄒義冬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高冠楠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咨詢:haojiangtao@iccas.ac.cn

點擊申請中國化學會會員

陳軍

男, 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業(yè)領域

能源材料化學

學習/工作經(jīng)歷

1985.09-1989.07 南開大學 化學專業(yè) 學士
1989.09-1992.07 南開大學 無機化學專業(yè) 碩士
1992.07-1994.09 南開大學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 實習研究員
1994.09-1996.03 南開大學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96.03-1999.04 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材料工程系 材料化學專業(yè) 哲學博士
1999.04-2002.01 日本產(chǎn)業(yè)技術綜合研究所關西中心NEDO研究員
2002.01-2013.01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師(其間:2002.01 被聘為特聘教授;2002.06 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3年獲國家杰青資助;2005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13.01-2016.12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
2016.12-2019.08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
2017年11月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08-今 南開大學副校長

學術成就和學術貢獻簡述

主要從事無機材料與能源化學及高能電池的研究,針對氫、鋰、鈉、鎂、鋅等無機材料的化學能/電能儲存與轉(zhuǎn)化所存在的反應活性低、動力學緩慢、物質(zhì)輸運和電荷傳遞受限等科學與技術難題,帶領團隊開展能量高效儲存與轉(zhuǎn)化探索研究,通過化學、納米和能源的交叉學科研究,探索使用新材料,來提升能量轉(zhuǎn)化效率與能量儲存密度,并從這兩個方面優(yōu)化電池效能。提出 “室溫-氧化還原-轉(zhuǎn)晶”新合成方法,室溫合成出穩(wěn)定的導電納米尖晶石CoMn2O4,替代貴金屬鉑電極,應用于可充電金屬鋰、鋅空氣電池;提出電極微納化可改善多電子電極反應活性和結構穩(wěn)定性的設想,制備了氫、鋰、鈉、鎂、鋅電池微納多級結構電極,為降低電池電極材料成本及解決電池燃燒爆炸提供新思路。發(fā)表研究論文400余篇,他引超過30000次,單篇最高他引1360次;獲授權發(fā)明專利35項,多項實現(xiàn)轉(zhuǎn)化并取得一定經(jīng)濟效益;編寫《能源化學》、《化學電源:原理、技術與應用》等著作16部(章);培養(yǎng)能源化學領域的博士后、博士與碩士研究生110位。2003年獲國家杰出科學青年基金,200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0、2017年兩次任國家納米重點研發(fā)項目負責人,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為能源化學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化學公益貢獻簡述

陳軍教授帶領團隊依托化學雙一流建設學科和化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以國家和天津市的能源重大需求為牽引,著重于能源-材料-化學-環(huán)境-經(jīng)濟等多學科的交叉重大問題,開展電化學反應的新興科學研究,以期獲得能量的高效、清潔、低成本與長壽命轉(zhuǎn)化與儲存,在無機固體材料如金屬、化合物及有機電極材料的可控制備與新型化學電源應用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新性成果,為能源材料化學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擔任《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Science China Materials》、《Research》、《Energy Chemistry》、《高等學?;瘜W學報》、《應用化學》副主編,同時擔任《Chemical Science》、《Nano Research》、《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化學學報》、《物理化學學報》、《電化學》等雜志編委。有力地推動了化學學科的發(fā)展。
陳軍教授一直熱衷于中國化學會的相關學術活動,目前擔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化學會理事長,積極參與承辦中國化學會主辦的學術會議,帶領團隊先后承辦了中美華人納米論壇(2014)、第十五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2017)、第十三屆華北五省市化學學術研討會(2019)等大型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另外還將舉辦第八屆全國結構化學學術會會議(2020);同時多次擔任全國重要學術會議大會主席或?qū)W術委員會主席,例如第十九次、二十次全國電化學大會(2017,2019)、電催化與電合成國際研討會(2019)、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論壇(2018)等,并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或邀請報告120余次,有效帶動了全國化學工作者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化學、材料、催化和能源等學科的發(fā)展。

代表性成果

1.論文:作者(按原排序),題目,期刊名稱,卷(期)(年),起止頁碼;
(1)Lai W, Wang Y, Wang Y, Wu M*, Wang J*, Liu H, Chou S*, Chen J*, Dou S. Morphology tuning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grown by precipitation through control of electrolytic dissociation and supersaturation, NATURE CHEMISTRY, 11(8)(2019), 695-701;
(2)Cheng F*, Chen J*. Lithium-air batteries something from nothing, NATURE CHEMISTRY, 4(12)(2012), 962-963;
(3)Cheng F, Shen J, Peng B, Pan Y, Tao Z, Chen J*. Rapid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line spinels as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s, NATURE CHEMISTRY, 3(1)(2011),79-84;
(4)Zhang N, Cheng F*, Liu J, Wang L, Long X, Liu X, Li F, Chen J*.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2017), 405;
(5)Li C, Han X, Cheng F*, Hu Y, Chen C, Chen J*. Phase and composition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cobalt manganese spinel nanoparticles towards efficient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2015), 7345;
(6)Zhao Q, Huang W, Luo Z, Liu L, Lu Y, Li Y, Li L, Hu J, Ma H, Chen J*. High-capacity aqueous zinc batteries using sustainable quinone electrodes, SCIENCE ADVANCES, 4(3)(2018), eaao1761;
(7)Hu X, Li Z, Zhao Y, Sun J, Zhao Q, Wang J, Tao Z, Chen J*. Quasi–solid state rechargeable Na-CO2 batteries with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 anodes, SCIENCE ADVANCES, 3(2)(2017), e1602396;
(8)Zhao Q, Yan Z, Chen C, Chen J*. Spinels: Controlled Preparation, Oxygen Reduction/Evolution Reaction Application, and Beyond, CHEMICAL REVIEWS, 117(15)(2017), 10121-10211;
(9)Liu L, Niu Z*, Chen J*. Unconventional supercapacitors from nanocarbon-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to device configur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5(15)(2016), 4340-4363;
(10)Zhang K, Han X, Hu Z, Zhang X, Tao Z, Chen J*. Nanostructured Mn-based oxide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4(3)(2015), 699-728.
2.專利:申報人(按原排序);專利名稱;申請年份、申請?zhí)?;批準年份、專利號?br /> (1)陳軍, 胡小飛, 程方益, 張寧, 叢亮, 張凱; 負極材料與制備方法以及用該負極材料的鋰離子二次電池; 申請日期: 2015年5月6日, 申請?zhí)? 2015102363485; 授權日期: 2019年3月22日, 專利號: ZL201510236348.5;
(2)陳軍, 李子凡, 胡小飛, 陶占良, 李海霞, 梁靜; 一種準固態(tài)Na-CO2二次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6年11月11日, 申請?zhí)? 2016110022858; 授權日期: 2019年3月26日, 專利號: ZL201611002285.8;
(3)陳軍, 趙慶, 盧艷瑩, 陶占良, 朱智強, 胡宇翔; 有機電解液體系鋰碘二次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5年5月6日, 申請?zhí)? 2015102361850; 授權日期: 2018年10月30日, 專利號: ZL201510236185.0;
(4)陳軍, 張寧, 陶占良, 程方益, 梁靜, 李海霞, 于川茗; 一種長循環(huán)壽命和高能量密度的可充水系鋅離子電池; 申請日期: 2016年6月20日, 申請?zhí)? 2016104592017; 授權日期: 2018年10月26日, 專利號: ZL201610459201.7;
(5)陳軍, 李子凡, 胡小飛, 孫建超, 趙慶, 陶占良, 梁靜; 一種Na-CO2室溫二次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6年4月6日, 申請?zhí)? 2016102110096; 授權日期: 2018年8月17日, 專利號: ZL201610211009.6;
(6)陳軍, 程方益, 韓曉鵬, 李淳, 胡宇翔, 陳程成; 一種鈷錳系尖晶石納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申請日期: 2015年4月15日, 申請?zhí)? 2015101784985; 授權日期: 2017年3月8日, 專利號: ZL201510178498.5;
(7)陳軍, 轷喆, 程方益, 陶占良, 梁靜, 李海霞; 一種高倍率和長壽命的可充室溫鈉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4年11月28日, 申請?zhí)? 2014107080628; 授權日期: 2016年8月24日, 專利號: ZL201410708062.8;
(8)陳軍, 朱智強, 陶占良, 程方益, 梁靜; 一種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柱醌正極材料及其應用; 申請日期: 2014年2月19日, 申請?zhí)? 2014100554873; 授權日期: 2015年12月2日, 專利號: ZL201410055487.3;
(9)陳軍, 靳琪, 程方益, 裴龍凱, 陶占良, 梁靜; 一種具有三維網(wǎng)狀結構石墨烯材料的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4年3月6日, 申請?zhí)? 2014100808367; 授權日期: 2015年6月17日, 專利號: ZL201410080836.7;
(10)陳軍, 朱智強, 王詩文, 杜婧, 程方益, 李海霞; 一種用于鋰二次電池負極的錫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申請日期: 2013年6月25日, 申請?zhí)? 2013102540885, 授權日期: 2015年4月22日, 專利號: ZL201310254088.5.
3.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1)陳軍、李岱昕譯著,可持續(xù)世界的能源,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6,北京;
(2)陳軍、陶占良編著,能源化學第2版,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4.1,北京;
(3)陳軍、陶占良、茍興龍編著,化學電源,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5,北京;
(4)陳軍、陶占良編著,能源化學,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3,北京;
(5)陳軍、袁華堂編著,新能源材料,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1,北京;
4.研究技術報告(未公開發(fā)表的重要報告):作者(按原排序),報告題目,完成年份;
(1)陳軍,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新能源材料化學基礎及應用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總結報告,2013.5;
(2)陳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計劃)—“納米材料與技術在智能電網(wǎng)儲能用二次電池中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結題總結報告,2015.9;
(3)陳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新型鋰電池多電子反應錳基電極材料研究”項目結題報告,2018.1。
5.重要學術會議邀請報告:作者(按原排序),報告題目,報告年份,會議名稱、地點。
(1)陳軍,鋰電池高容量正極材料,2019年10月26日,第二十次全國電化學大會、中國長沙;
(2)陳軍,環(huán)境友好的儲能材料化學,2019年8月19日,第十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中國天津;
(3)Jun Chen, Select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Na Batteries, August 4-9, 2019, the 7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lectrochemistry, Durban, South Africa;
(4)Jun Chen, Select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Na batteries, January 30-Februay 1, 2019, 20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Materials, Wollongong, Australia;
(5)陳軍,無機固體電極材料與鋰電池應用,2018年11月8-11日,第十五屆固態(tài)化學與無機合成學術會議、中國福州;
(6)Jun Chen, Select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Na Batteries, November 7-10, 2018,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Shenzhen, China;
(7)陳軍,電化學材料科學與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2018年6月23-25日,中國電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暨電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中國上海;
(8)陳軍,微納結構電極材料制備與電池應用,2018年5月4-8日,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中國杭州;
(9)Jun Che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Advanced Batteries, May 16, 2017, China-Canada Energy Forum, Toronto, Canada;
(10)陳軍,尖晶石氧化物與金屬-O2/CO2電池,2016年7月2日,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中國大連。

代表性獎勵榮譽情況

(1)陳軍、李瑋瑒、陶占良、程方益、馬華,幾類無機材料的氫、鋰、鎂儲存與電池性能研究,2011.12,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
(2)陳軍、程方益、陶占良、張?zhí)烊?、韓曉鵬、馬華、朱智強、梁衍亮、張小龍、梁靜,微納結構與電化學能源器件,2017.2,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
(3)陳軍、袁華堂、王一菁、陶占良、焦麗芳、程方益、蔡鋒石,清潔能源材料與高能化學電源,2007.1,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
(4)陳軍,2018.4,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5)陳軍,2009.3,通用汽車中國高校汽車領域創(chuàng)新人才獎,一等獎。

*以上信息由會士個人更新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