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士
歡迎 崔春燕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孔慶坤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郭明春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陳熙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余林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溫圣平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柳東文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彭富貴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家秀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陳彥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沈菲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趙鵬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張偉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李承釗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董福才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蘇莉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王君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鄭超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鄒義冬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歡迎 高冠楠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xué)會
咨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南方科技大學(xué),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專業(yè)領(lǐng)域
電化學(xué)儲能
學(xué)習(xí)/工作經(jīng)歷
學(xué)習(xí)經(jīng)歷
(1)1991年11月至1995年8月,夏威夷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博士
(2)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天津大學(xué),熱物理工程系,碩士
(3)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天津大學(xué),熱物理工程系,本科
工作經(jīng)歷經(jīng)歷
(1)2021年03月-至今,南方科技大學(xué),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講席教授
(2)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 張英燦工程及環(huán)境學(xué),教授
(3)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能源研究院,院長
(4)2011年7月至2021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講席教授
(5)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系主任
(6)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教授
(7)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8)1995年8月至200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9)1991年11月至1995年8月,美國夏威夷大學(xué),機械工程系,研究助理
(10)1986年9月至1991年11月,天津大學(xué),熱物理工程系,講師
學(xué)術(shù)成就和學(xué)術(shù)貢獻簡述
趙院士長期致力于電化學(xué)儲能理論和技術(shù)的研究。針對國家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圍繞燃料電池、液流電池、金屬空氣等流體電池儲能裝置中能量傳遞與轉(zhuǎn)換關(guān)鍵科學(xué)問題,建立了電池儲能系統(tǒng)中熱質(zhì)傳遞和電化學(xué)能量轉(zhuǎn)換的耦合理論,提出了熱、質(zhì)、電子及離子協(xié)同傳輸方法,突破了高功率流體電池設(shè)計的關(guān)鍵技術(shù)。提出了以可充放電的液態(tài)能量載體儲電的新方法,發(fā)明了充、放電裝置彼此獨立的新型儲能系統(tǒng),取得了系統(tǒng)效率與輸出功率的同時躍升,為促進電化學(xué)儲能技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在解決風(fēng)光電并網(wǎng)難題、實現(xiàn)可再生能源規(guī)模利用、解決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問題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趙院士在國際權(quán)威學(xué)術(shù)期刊發(fā)表SCI論文410余篇,SCI引用23,000余次,h-因子達80,38篇為ESI高被引論文。出版英文專著5部、中英文專著章節(jié)9篇。受邀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xué)會、國際可持續(xù)能源技術(shù)等重要國際學(xué)術(shù)會議上作主題/特邀報告70次。曾獲Croucher資深研究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xué)與技術(shù)進步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xué)二等獎、香港科大工程學(xué)杰出研究成就獎。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xué)家和最有影響力科學(xué)思想名錄。任國際頂尖期刊國際傳熱傳質(zhì)主編及能源與環(huán)境科學(xué)顧問編委。
化學(xué)公益貢獻簡述
趙院士發(fā)表在化學(xué)學(xué)科知名期刊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和Electrochimica Acta上的兩篇文章獲得2005-2009年被引用次數(shù)最多獎,并擔(dān)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等國際際化學(xué)及電化學(xué)類著名期刊顧問編委。2013年當(dāng)選為英國皇家化學(xué)學(xué)會會士(RSC Fellow),顯著提高了我國能源化學(xué)領(lǐng)域的國際地位。
代表性成果
1. 論文:作者(按原排序),題目,期刊名稱,卷(期)(年),起止頁碼;
(1)X.B. Zhu, T.S. Zhao*, et al. (2015). "A high-rate and long cycle life solid-state lithium–air batter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8(12): 3745-3754. (期刊論文)
(2)L. Zeng, T.S. Zhao*, et al. (2015). "A high-performance sandwiched-porous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 with enhanced alkaline retention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8(9): 2768-2774. (期刊論文)
(3)P. Tan, T.S. Zhao*, et al. (2016). "A nano-structured RuO2/NiO cathode enables the operation of non-aqueous lithium–air batteries in ambient air."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9(5): 1783-1793. (期刊論文)
(4)L. Shi, T.S. Zhao*, et al. (2017).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made of 2D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selectivit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8(18): 4354-4361. (期刊論文)
(5)L. Shi, T.S. Zhao*, et al. (2019). "Aqueous proton-selective conduction across two-dimensional graphyne." Nat Commun 10(1): 1-8. (期刊論文)
(6)Y.X. Ren, T.S. Zhao*, et al. (2019). "Rational desig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s for protecting porous lithium electro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Nat Commun 10(1): 1-10. (期刊論文)
(7)H.R. Jiang, T.S. Zhao*, et al. (2020). "A high power density and long cycle life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4: 529-540. (期刊論文)
(8)C. Zhao, T.S. Zhao*, et al. (2020). "Beyond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and Lithium Dendrite Formation: Addressing the Sluggish Sulfur Redox Kinetics for Practical High‐Energy Li‐S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9(40): 17634-17640. (期刊論文)
(9)C. Zhao, T.S. Zhao*, et al. (2021). "A high-energy and long-cycling lithium–sulfur pouch cell via a macroporous catalytic cathode with double-end binding site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6(2): 166-173. (期刊論文)
(10)Y.K. Lin, T.S. Zhao*, et al. (2021). "A High‐Capacity, Long‐Cycling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Enabled by Integrated Cathode/Ultrathin Solid Electrolyt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1(35): 2101612. (期刊論文)
2. 專利:申報人(按原排序);專利名稱;申請年份、申請?zhí)枺慌鷾?zhǔn)年份、專利號;
(1)趙天壽,朱星寶;雙層復(fù)合結(jié)構(gòu)玻璃陶瓷、鋰空氣電池及其制備方法;2015、CN201511010194.4;2018、ZL201511010194.4;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2)趙天壽;電燃料儲能新方法及系統(tǒng);2017、CN201710150419.9;2021、ZL201710150419.9;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3)Tianshou Zhao; Electro-fu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2018, 16/482,158; 2021, US 11,050,079 B2;美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4)趙天壽,蔣浩然;液流電池電極及其制備方法和液流電池;2018、CN201810194427.8;2020、ZL201810194427.8;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5)趙天壽,曾義凱;應(yīng)用于液流電池的多尺度多孔電極及其制備方法和應(yīng)用;2017、CN201710960189.2;2020、ZL201710960189.2;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6)趙天壽,孫靜,范新莊;一種液流電池用多孔電極及其制備方法;2020、CN202010661974.X;2021、ZL202010661974.X;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7)趙天壽,孫靜,范新莊;一種多直徑尺寸電極及其制備方法和應(yīng)用;2020、CN202010197653.9;2021、ZL202010197653.9;中國發(fā)明專利、已授權(quán)。
3.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1)T.S. Zhao, 2009, Micro Fuel Cell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Elsevier, ISBN: 0123747139.
(2)L. An, T.S. Zhao, 2018,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rinciples, Materials and Systems, Springer, ISBN: 978-3-319-71371-7.
(3)M. Ni, T.S. Zhao, 2013, Solid Oxide Fuel Cells: From Materials to System Modeling, RSC, ISBN: 978-1-84973-654-1.
(4)Z.X. Liang, T.S. Zhao, 2012, Catalysts for Alcohol-Fuelled Direct Oxidation Fuel Cells, RSC, ISBN: 978-1-84973-405-9.
(5)T.S. Zhao, K.D. Kreuer, T. Nguyen, 2007, Advances in Fuel Cells, Elsevier, ISBN-13: 978-0-08-045394-1.
(6)T.S. Zhao, Q. Liao, 2004, “Singe-Phase and 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Structure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Chinese, 81 pages).
(7)T.S. Zhao, Z.X. Liang, J.B. Xu,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Overview,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362-369,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8)T.S. Zhao, C. Xu,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Overview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381-389,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9)T.S. Zhao, R. Chen,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Experimental Systems,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428-435,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10)T.S. Zhao, W.W. Yang, 2009, Fuel Cells-Direct Alcohol Fuel Cells: Modeling, 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 Pages 436-445, Elsevier, ISBN-13: 978-0-444-52093-7.
(11)T.S. Zhao, P. Cheng, 1998, “Heat Transfer in Oscillatory Flows,” 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 Volume IX, pp. 359-420, Edited by L.T. Chang.
(12)趙天壽,石泳,2013,“微納米尺度流體流動與傳熱的格子-玻爾茲曼模擬”(436)《10000個科學(xué)難題.物理卷》科學(xué)出版社。
(13)趙天壽,陳蓉,2013,“燃料電池中與電化學(xué)反應(yīng)耦合的熱傳輸問題”(440)《10000個科學(xué)難題. 物理卷》科學(xué)出版社。
(14)趙天壽,楊衛(wèi)衛(wèi),2013,“燃料電池中多相多組分傳輸過程的模擬”(442)《10000個科學(xué)難題. 物理卷》科學(xué)出版社。
代表性獎勵榮譽情況
(1)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2019、中國科學(xué)院。
(2)何梁何利基金科學(xué)與技術(shù)進步獎;2018、何梁何利基金會。
(3)國家自然科學(xué)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
(4)國家自然科學(xué)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
(5)香港裘槎優(yōu)秀科研者獎;2008、香港裘槎基金會。
*以上信息由會士個人更新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