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帥志剛 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

我與中國化學會第一次結緣是在2002年底與姚建年老師一道在杭州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后,姚老師帶我一道去吃飯,才得知那時正值召開中國化學會的會員代表大會之際,這次會上,姚老師當選為秘書長,新的秘書長班子立即重新啟動了化學會的學術年會制度。在此之前,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化學會的年會已經中斷了多年,而那時大批人才回國,都表示對美國化學會的年會印象很深刻,很希望在中國也能將學術年會做起來。我被當時的秘書長班子指定去組織2004年在長沙召開的中國化學會年會的理論化學分會。這是年會制度重啟后的第一次學術年會,根據(jù)歷史記載,被命名為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緊接著,姚老師又帶領大家籌備2005年的IUPAC大會,我被安排協(xié)助陳凱先院士一道組織8個分會之一的“Computers in Chemistry”。我們邀請到的海外報告人水平都很高,使得整個分會的學術討論氣氛很濃,哪怕到了最后一天下午,大部分分會都結束了,我們這個會場還基本上是滿座的,爭論激烈,當時負責學術交流的副秘書長劉忠范教授在巡視各個會場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劉老師建議我:你以后到中國化學會來做點事吧。因此,我便參加了2006年在南京舉辦的中國化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后來加入到了副秘書長班子,分管學會的國際交流工作。 我擔任了三屆共12年副秘書長。除了積極參加IUPAC和亞洲化學聯(lián)合會的一些事務外,還廣泛地開展了雙邊和多邊的合作,如先后與德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日本化學會、美國化學會、法國化學會等簽署了雙邊合作協(xié)議。在協(xié)議的框架下,舉辦了中-德和中-英系列研討會,設立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獎,設立了中-法化學講座獎,并與英國皇家化學會聯(lián)合主編出版系列“化學前沿”期刊。疫情之前,每屆的年會上,我們都會張羅一個化學領袖論壇,邀請友好學會的領導出席我們的學術年會的開幕式,然后召集大家開會,互相認識、交流辦好學會的經驗、討論合作事宜,然后晚上大家出席大會的晚宴。這個活動很受歡迎,每次年會他們都會向我打聽消息,希望能早日發(fā)邀請,以便他們能早點安排。毫無疑問,能出席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的開幕式,向一萬多名代表致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記得無論是化學會的秘書長會還是常務理事會,都會有老師建議取消年會的全體代表的開幕式,因為參會人數(shù)太多了,美國化學會年會不可能搞開幕式。我每次都會提出要堅持搞開幕式,人再多也要保證有一個主會場,這是我們的特色。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與德、英、日、美化學會一道,于2008年聯(lián)合發(fā)起了“化學科學與社會高峰論壇” (Chemical Sciences and Society Summit, CS3),由各個國家的相關基金資助部門聯(lián)合主辦。時任國家基金委化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研究員非常支持這件事。盡管他目前已經調往交叉科學部,但還曾給我打電話關心CS3的進展。CS3的目的是:由全球5個最重要的國家化學會出面,研討化學途徑為解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水資源、能源、污染、全球變暖、食品、健康等,提供解決問題的路線圖。每次會議形成一份專門的報告,以白皮書的形式提供給政府部門、資助機構作為參考,同時也公開發(fā)表,引起公眾的重視,擴大化學在社會中的影響。CS3還可以形成更密切的國際合作網絡,更重要的是,將基礎研究與社會需求在國際合作的框架下緊密結合起來。到了2018年美國在全球范圍啟動了退群行為,美國NSF不再支持這類國際活動,美國化學會只好退出。剩下的4家化學會一致認為還要堅持。到目前為止,已經針對太陽能利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材料化學、醫(yī)療健康、有機電子學、元素戰(zhàn)略、水資源、塑料等問題發(fā)行了8部白皮書。今年9月,將在東京召開第9屆CS3,主題是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Food,吳奇院士將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 通過這些年的國際交往,我個人也是收獲滿滿,課題組的工作可以非常有效地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獲得了一些國際上的榮譽,對我個人來講也是極大的鼓勵,感到這些年的服務不僅僅只是付出,更多的是收獲。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過去的20年,中國的化學地位迅速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有更多的期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化學界要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要在更多的領域發(fā)揮引領作用。尤其是當今社會,國際形勢復雜化,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在多個方面都遇到打壓,民間的外交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21年,中國化學會推薦我參選IUPAC的Bureau,差額選取,候選人很多,我很順利當選,緊接著,從Bureau再參選Executive Committee,這是IUPAC的最高8人管理機構,有兩個空缺,7個候選人。其實我根本沒有任何把握。但是經過幾輪投票,我居然當選了。一方面這是周其鳳院士擔任IUPAC主席期間,由于他個人的魅力在IUPAC圈子里營造出了一個親華的氛圍;另一方面,盡管國際形式多變,中國在國際上的朋友還是遠遠多于敵人。我們不要因為一時一事就患得患失,仍然要堅持做好國際交流合作,廣交朋友,不要過于在意部分國家對中國的惡意打壓而放棄國際合作。 中國化學會90年了,不僅僅要為中國的化學工作者服務,也要在更多的方面為國際化學界服務。借此機會,衷心祝愿中國化學會放眼全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世界一流的化學會。

上傳日期:2023年5月

講述人:朱恩 (浙江臨海市回浦中學)

2002年春,得知IUPAC第十七屆國際化學教育大會于8月6-10日在北京召開,我在浙江省化學會辦理了中國化學會的入會手續(xù)。提交的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rial Method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被錄用為Poster(P-057)。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在國內舉辦的國際化學學術會議。帶著制作好的展板,趕到香山會場。在墻報展示現(xiàn)場,遇見了宋心琦先生。宋先生告訴我們,化學論文英文譯文一定要自己做! 2005年8月,由中國化學會承辦的40th IUPAC Congress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我提交的New System for Chemical Experiment in Middle School被錄用為oral presentation(7-O-041),赴會宣講。 2007年10月,我在獨立完成的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05年重點課題《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微型化的研究與實踐》基礎上,申報的《中學新課程微型化學實驗的研究與實踐》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7年度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這是全國迄今唯一一項中學微型化學實驗研究方面的教育部課題。 該課題以可持續(xù)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綠色化學的核心理念為指導,以現(xiàn)有的常規(guī)教育教學裝備(如點滴板、小試管等)為基礎,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上對微型化學實驗及其在中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與實踐,不斷完善中學微型化學實驗方案,在盡可能不增加學校(尤其是農村、邊遠地區(qū)經濟比較薄弱的學校)經濟負擔的前提下,在當前有限的實驗資源條件下,使得實驗微型化、綠色化、低成本、安全簡約、易于開展、便于操作、現(xiàn)象明顯、節(jié)約時間,讓學生人人動手實驗、通過親歷實驗來探究、來學習化學,提高實驗教學效益,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實現(xiàn)新課程的新要求。 自被批準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課題以來,我國研究愛因斯坦的著名學者許良英先生、回浦中學校友洪孟民院士、香港微型實驗中心主任陳國民教授、臺灣著名學者方金祥教授等許多知名專家學者來函來電祝賀并勉勵。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閔恩澤先生、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張健如先生等還特地為課題組寄來了題詞、賀詞。 開題會議還收到中國微型化學實驗研究中心主任周寧懷教授、日本化學會微型化學實驗中心主任Kazuko Ogino教授、聯(lián)合國教科文(UNESCO)全球微型實驗項目負責人John Bradley博士、UNESCO基礎與工程科學部項目協(xié)調人Maria Liouliou博士以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化學教育委員會(CTC)的Lida Schoen博士、Mordechai Livneh博士、ITO Masato M.博士(亞洲化學聯(lián)合會項目組負責人)等中外專家學者發(fā)來的賀信。 2009年9月,由中國化學會參與承辦的第十三屆亞洲化學大會(13thACC)在上海召開,我的Practices on MCE in Secondary Schools被安排為UNESCO-China Workshop on Microscience Experiments for Science Education的lecture。我作為大陸第一位受UNESCO資助的中學化學教師赴會作了專題匯報。 因地制宜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2011年我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水質測量體驗活動,獲中國化學會頒發(fā)的“國際化學年在中國-全國中學生水質測量體驗活動”團體紀念證書和優(yōu)秀指導教師證書。 2018年我邀請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David G.Evans先生一行于1月8日來校作北京化工大學高端科普講座2018新年第一講,邀請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帥志剛教授于11月29日來校做《化學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國的實例》專題講座,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20多年來,在中國化學會及各位前輩的關心、幫助、支持下,我盡個人的力量做了點事。在綠色微型化學實驗等方面,仍需繼續(xù)努力,爭取形成新的成果,為化學基礎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傳日期:2023年5月

講述人:孫玉波 高級工程師(防化研究院)

歲月如畫,沉淀了緣分和友誼。 2022年10月27日,中國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的奠基者們再次聚首,共話曾經的風雨伴行、拓路綢繆。參加此次聚會的有: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首任主任、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何林濤研究員,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代理主任、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原所長鄭九天,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副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首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胡文祥研究員,胡文祥辦公室劉春玲主任,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委員、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文君教授。我曾擔任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副院長。 回憶就是穿越。盡管大家離開專委會的工作至少有7年以上,但憶及往事,仍然壯懷激蕩、心情澎湃…… 何林濤研究員首開話題,他說:“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是我們孕育5年多創(chuàng)生的,吃了百家飯、穿了千人衣,是中國化學會領導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防化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4個單位相關同志干出來的,我們都是專委會誕生的實踐者、保護者、見證者、陪伴者和欣賞者。專委會自創(chuàng)始以來,進一步擴大了公共安全領域化學的學術交流范圍和影響,建立了相對穩(wěn)定的學術技術交流機制。” 沿著時光的脈絡,我們一起回顧了專委會的起步之旅。 2006年7月,吉林大學在長春承辦中國化學會第25屆學術年會,會上首次設立公共安全化學分會。 2007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首都師范大學4家單位在廣東深圳聯(lián)合承辦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化學問題研討會。 2008年7月,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在天津召開,年會設立“化學與社會”主題論壇。 2009年12月,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以“科學發(fā)展與化學安全”為主題舉辦高層論壇,參會代表一致認為化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于促進公共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出成立“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的提議。 2010年3月,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化學問題研討會在海南三亞召開。 2011年8月14-17日,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化學問題研討會召開。胡文祥研究員對此次會議印象深刻,他按捺不住地插話道:“這次會議是首都師范大學承辦的”。接過胡文祥研究員的話頭,李文君教授說:“謝謝各位!你們和王校長都是公共安全化學的功臣。承蒙不棄并得到悉心指導,令我備受鼓舞,同時也深受感動。時隔多年,再次與大家相聚,回憶那一段收獲滿滿、快樂多多的美好時光,我依然心存感激。此時此刻,我們不會忘記中國化學會全程的關心支持和精心指導。在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領域的完善過程中,中國化學會原常務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方智、秘書處吳珍珠等老師們的作用無人替代。如2006年中國化學會召開反恐中的化學問題座談會。”——此次座談會的具體時間是2006年5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牽頭,召集公安、安全、國防等涉及化學研究的部分單位領導座談交流,主題為“反恐中的化學問題”。會議內容涉及:舉辦“反恐中的化學問題”論壇與技術研討會的可行性及會議的組織工作,商討組建國防、公安、安全等公共安全化學領域中的專業(yè)籌備機構等。 真是擋不住的思念。我接著說道:“1985年,中國化學會在湖南岳陽舉辦第一屆特種應用化學學術討論會,我們要感謝此次會議的倡導者、剛剛離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冀勝研究員。”——那是1985年10月,會議由防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fā)起,選集論文100篇,內容涉及毒劑、毒物、炸藥的檢測分析以及特種化學材料的合成利用等。截至2012年10月共舉辦了11屆。越來越多的內容與公共安全化學密切關聯(lián),為公共安全化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撐。 何林濤研究員補充道:“我們還積極參加中國化學會倡導的相關活動,如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2011年國際化學年活動,參與了中央電視臺科技之光欄目制作,內容是化學科技系列專題片‘公共安全化學’上、下兩集,題目是‘化學,你我他的保護神’。” 鄭九天研究員亦深有感觸,他說:“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作為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依托單位,為了適應要求,研究生招生設置了4個專業(yè)方向:公共安全化學、食品安全檢測、物證鑒定、應用化學。通過公共安全化學這個平臺,開拓了科研人員的視野和思路,對科研方向的凝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促進了新的檢測技術手段的豐富。青年科研人員更樂于參加平臺的學術交流,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胡文祥研究員講到:“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作為中國化學會分支機構,與其他學會分支機構一樣有著學術性、技術性等通性,同時也有自己的特性,如敏感的政治性、突出的社會性、高度的交叉性和重大的工程性。2011年山東蓬萊會議意義重大,期間我們還召開了首次中國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籌備會,推選何林濤研究員為第一屆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王彥吉校長、孫玉波副院長和我分別擔任副主任。” 往事浮現(xiàn),我激動地說:“籌備會于開幕式前一天下午召開,何林濤研究員主持,議定了兩個問題:一是誰任主任,王彥吉校長和我的意見很清楚,我們倆人年齡大,退休和即將退休,當主任不利于工作開展,胡文祥教授致力于學術研究和科研遂推薦何林濤研究員為主任;二是確定專業(yè)委員會名稱,當時名稱有多種說法,如化學與公共安全、公共安全與化學、公共安全化學、公共化學安全、化學公共安全、安全安保化學等,我們一致推薦名稱為公共安全化學,并在第一屆專業(yè)委員會會議上通過。” 接著大家又談到專委會成立,恍然如在昨天。 2010年向中國化學會提交了設置“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的申請報告。2011年5月經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會批準,成為中國化學會第19個專業(yè)委員會;同時協(xié)商并請示中國化學會,確定北京微量化學研究所為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的依托單位,負責并承擔該委員會的組織和日常管理工作。2012年,中國化學會就設置“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一事上報中國科協(xié),中國科協(xié)對其名稱存疑,我們隨即把3位院士的意見報告中國科協(xié),2012年底得到中國科協(xié)的批準,2013年報民政部備案。至此,中國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正式成立! 何林濤研究員說:“我們委員會的宗旨是團結、聯(lián)合、組織公共安全化學及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員開展學術、技術交流和教學活動,圍繞本專業(yè)業(yè)務,提高本專業(yè)領域的科研、教學水平,促進研究成果的應用。委員會必須堅持學術民主、組織健全,和諧、開放,根據(jù)學科發(fā)展的需求開展活動。2012年王彥吉校長建議將中國刑警學院納入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單位。2012年7月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派人對中國刑警學院進行實地考察,同意中國刑警學院副院長單大國教授擔任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同時確定了第四屆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化學問題研討會在沈陽召開。2013年中國化學會建議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聯(lián)系,期待此單位能成為中國化學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共同開展相關業(yè)務活動。當年7月該所派代表來京與我們委員會商討,并達成意向。” 自此,中國化學會公共安全化學專業(yè)委員會逐步邁入正軌。歷史總是靠人的奮斗來書寫。曾經的沉淀,不僅是一段奮斗的經歷,更是我在學習、科研和生活中克服困難、直面挑戰(zhàn)的底氣。 ——乘勢而上,借勢而為,搶抓機遇。變化產生需求,發(fā)現(xiàn)產生需求,技術創(chuàng)造需求,而能否滿足需求、借勢成事,關鍵還在于干事者的實際本領和能力素質。公共安全化學的成長是時代的賜予,更是各屆專委會和大家共同努力、拓新奮進使然。 ——協(xié)作是大智慧,會協(xié)作是大本事,真協(xié)作是大境界。為科學服務,為科學人搭臺,統(tǒng)攬不包攬、善斷不武斷、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服從不盲從、到位不越位、補臺不拆臺、分工不分家,只要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事業(yè)同擔,沒有干不成的事。 ——做好專業(yè)工作,尊重不同意見,最大限度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站在大局想問題、作判斷、干事業(yè),正確張揚個性,自覺將個性統(tǒng)一到有利于整體發(fā)展的軌道上,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踐行初心、敢說真話,以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燃旺團隊之火,必定會溫暖自己、一路坦途。 “一個有趣的學術問題,造就了一個有夢的平臺,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點燃了刨根問底的夢想,成就了一門誘人的學問,螺旋式提升了學術水平。這是一個神奇絕妙的輪回。”念及此,我豁然開朗,側身舉目望向遠處的筆架山鳳凰嶺,似乎看到她也綻露出欣慰的微笑……

上傳日期:2023年5月

講述人:趙東洋 教師(平原外國語學校)

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

1992年7月,不到20歲的我畢業(yè)于洛陽師?;瘜W系,被分配到三門峽市陜縣觀音堂鎮(zhèn)中學教初三化學。這是我少年時期曾就讀的一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懷著對美好教育理想的憧憬,我全身心投入到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中。1994年11月,領導安排我到鄭州參加中國化學會主辦的首屆全國中學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在此之前,已經舉辦過三屆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由于條件限制、年代久遠,當時也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很多情景也已經忘卻。但是,與會專家學者滿懷激情地介紹“微型實驗”這四個字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里,一直沒有忘記,并對我今后30年的教育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我一生的學術啟蒙。正是這次會議改變了我的教育人生,使我由一名鄉(xiāng)村“教書匠”逐漸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當時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非常艱苦,缺“儀”少藥是常態(tài)。農村學生也喜歡實驗,這是給他們打開科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為了上好實驗課,讓他們也有自己親自動手體驗科學奧秘的機會,有時候我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設計制作儀器(2006年才知道這叫做自制教具)。受這次會議啟發(fā),我利用一只直角玻璃導管代替教材中整套的實驗裝置,設計了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微型實驗,結果大獲成功。每次實驗都能觀察到“光亮的銅鏡”,實驗成功率達到100%,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這次探索完美地解決了一個重要的實驗教學疑難問題,糾正了過去一些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的研究結論,更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微型實驗的創(chuàng)新教育價值。至今我仍然樂此不彼地給老師們介紹這個“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化學教學的疑難問題”的創(chuàng)新案例。 一開始著手研究微型實驗就取得成功,這給了我很大的學術自信。我逐漸認識到微型實驗是解決實驗難題、普及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它體現(xiàn)了“化學教育為了每一個人”的先進理念,傳播的是綠色和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符合我國國情,值的下功夫深入研究。2005年秋季開學后,為了解決氯氣實驗的污染問題,我又發(fā)明了微型制氣裝置,用一只底部設置有凹坑和支管的試管代替復雜的氯氣制備裝置。2006年9月榮獲了第六屆全國優(yōu)秀自制教具展評一等獎。在收集技術資料的時候,我從《化學教育》雜志上得知第七屆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2007年7月將在湛江師范學院(今嶺南師范學院)召開。 得知這一消息后,我非常激動,盼望著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次會議。一方面想把自己關于微型實驗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全國的同行,接受實踐檢驗,另一方面,也急切地想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明確今后研究改進的方向。按照會議征文要求,我提交了多篇論文。不久,我收到了會議的邀請函。如果說1994年的會議是一場早期的學術啟蒙的話,那么這次會議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次登場。從此以后我把微型實驗作為我畢生追求的事業(yè),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我都沒有動搖過,也沒有改變我實驗創(chuàng)新育人的初心。 我克服重重困難,想辦法按時參加會議。我終于見到了開創(chuàng)我國微型實驗事業(yè)的周寧懷教授,還有來自兩岸四地的眾多專家學者。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宋心琦教授專門為大會撰寫的《關于發(fā)展和推廣微型化學實驗的一點看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后來在銀川、泰安遇到宋先生,有機會當面聆聽他的教誨)。中國科學院院士戴安邦教授、陳耀祖教授、沈家驄教授等專家學者的題詞使我深受鼓舞。我演示展示的系列創(chuàng)新微型實驗案例,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我參加微型實驗workshop,面對面地和專家交流,聽取他們好的建議。在閉幕式上,重慶教科院的徐曉雪老師專門指出“這套裝置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 有了專家的肯定,我對微型實驗更加充滿了信心。我下定決心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走下去,選擇氣體實驗微型化作為系統(tǒng)研究微型實驗的突破口,期望解決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更多的疑難問題。我積累了大量的微型實驗創(chuàng)新案例,連續(xù)參加了第八屆(通遼)、第九屆(武漢)、第十屆(澳門)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并做學術報告。2021年7月,在周寧懷教授幫助下,參加英國皇家化學會舉辦的第11屆國際微型實驗研討會(ISMC2021)。提交的學術墻報得到國際同仁的認可和好評,被評為優(yōu)秀墻報。除此以外,我還經常應邀參加中國化學會主辦的其他學術活動。正是這些會議為我提供了展示最新教研成果的高端平臺,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很多來自化學教育界頂尖專家的指導和點撥,也學到了很多在書本里學不到的東西。他們的一句話往往使我茅塞頓開,以前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豁然開朗。跟著中國化學會組織的活動,我也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大江南北,雪域高原、煙雨江南,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不知不覺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學術滋養(yǎng),對教育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堅定了我的學術自信。 這一路走來,播撒的是創(chuàng)新的、綠色的種子,自然是艱苦自知,但收獲更多。我先后榮獲河南省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河南省首屆自然科學學術獎決策研究成果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科教創(chuàng)新項目一等獎、宋慶齡少年兒童發(fā)明獎園丁獎等許多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獎項。我發(fā)明的微型實驗儀器不斷改進完善,最后定型為綜合性、多用途的氣體實驗微型裝置,經過評審被教育部確定為初高中化學主題學習器材。近年來,經常應邀承擔“國培計劃”教師實驗技能培訓授課任務,在多所高校開設學術講座,相關活動達160余場次。2018年,我主持申報的微型實驗項目榮獲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展示,建立了微型實驗項目工作室。2023年主持申報的河南省“小小科學家科技創(chuàng)新操作室”項目成功立項。當年在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現(xiàn)在終于開花、結果,吐露著芬芳……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也許是命運的巧合,也許是我孜孜追求的回報,在收集微型實驗學術資料的過程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竟然得到了首屆全國中學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論文集。這是當年參會的某位代表手工裝訂的一本論文集,提交的論文都是作者自己油印的,每一份論文的字體、紙張、大小都不一樣。為了便于查閱,他還手寫補充了一份目錄,最后還附有完整的會議通訊錄,我想這一定是他自己非常珍愛的一份資料。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驚喜!這本會議資料雖然“簡陋”,但是這是我國化學教育工作者最開始的探索,充滿著創(chuàng)新的勇氣,體現(xiàn)著作者對教育的無限熱愛,也是留給我最美好的青春記憶。其中很多案例至今依然閃耀著智慧的火花,給人啟迪。我把它當做我們工作室最珍貴的“鎮(zhèn)館之寶”。凝視著這本泛黃的冊子,30年前,那個陰雨綿綿的日子又仿佛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心中不禁無限感慨,眼淚也浸濕了我的眼睛。我想,這也許就是歲月對我最好的回報! 不知不覺,微型實驗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在我國已經走過了35年不平凡的時光。35年來,在以周寧懷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全國各地的化學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創(chuàng)新,砥礪前行,在化學教育實驗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有用經驗,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探索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普及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國內外科學教育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先后召開了十屆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累計出版的教材、著作、論文集等53部,顯示了強大的學術生命力。在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提高微型實驗研究質量,加強其推廣應用顯得更加緊迫。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支持微型實驗的發(fā)展,爭取能夠在我國召開一次國際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進一步擴大影響,推進微型實驗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和作用。 向35年來為微型實驗發(fā)展做出努力的所有研究者致敬! 謹以此文致謝中國化學會!感謝對我成長提供幫助的所有專家、同仁!

上傳日期:2023年5月

講述人:李永舫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10年5月,我參加了由方世壁書記(時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帶領的中國化學會代表團,訪問了西藏拉薩。這是我第一次、也許是最后一次訪問拉薩。下面是我根據(jù)日記整理的訪問拉薩的記錄,與中國化學會各位朋友分享我那幾天的愉快經歷。 我從北京乘飛機到西寧參加中國化學會訪問西藏代表團(大家約定在西寧集合),代表團團長是方世壁,成員還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人民大學、吉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5月13日我們從那里乘火車沿青藏鐵路去拉薩。 5月14日早上醒來7點左右,欣賞了青藏鐵路沿線的5000米高原風光。這時是藍天白云,感到天很低、很藍?;疖嚱涍^的區(qū)域仍然比較平坦,是整體的高原,并且也有河水流淌,山上的雪也不多,這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經過唐古拉山口(5100米高度)時也沒有缺氧的感覺。其實火車車廂中彌散了氧氣,車廂里又有暖氣,所以晚上睡得也很舒服。 下午2點40分火車正點到達拉薩車站,西藏化學會的兩位工作人員(包括西藏化學會秘書長布多教授和西藏大學的白銀教授)等到火車站迎接,向我們每人獻了哈達,然后送我們到下榻的賓館。他們在送我們去賓館的路上特別關照大家晚上不要洗澡,外出走路要慢,防止高原缺氧反應。 5月15日我們代表團去西藏大學訪問和作學術報告。西藏大學新校區(qū)很漂亮,尤其是圖書館,很有布達拉宮的韻味。今天是方世壁老師帶隊,分兩個會場8人作學術報告,太陽能電池會場是我和薄志山、林原、楊國強四人作報告,另一個會場是徐堅、馬於光、黃勇和卜詩堯四個報告。我的報告題目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和器件”,因高原缺氧報告時感到有些吃力,有接不上氣的感覺。到拉薩后的這兩天沒有感到嚴重的高原反應,但還是感覺有些不舒服,尤其是上臺階感到很吃力,下午的學術報告也覺得很累。 5月16日我們去西藏大學新校區(qū)參加與西藏化學會和西藏大學理學院的座談會。西藏大學一位女副校長迎接我們并參加了座談會,她簡單介紹了西藏大學的情況,西藏大學理學院一位女院長介紹了西藏大學理學院的情況,我們這邊方老師介紹了這次中國化學會代表團的成員,并說明了來意,然后楊國強和黃勇分別介紹了中科院化學所和中科院理化所的基本情況。介紹情況之后大家進行了座談,主要是討論我們能幫西藏化學會和西藏大學做些什么?這里需要我們一些什么幫助?座談會后大家參觀了西藏大學理學院的實驗室,我覺得他們在藏藥分析方面的條件還是不錯的。 晚上西藏化學會與我們一行就餐,西藏化學會理事長等參加。最有意義的是藏族姑娘和主人向我們每人獻了哈達、贈送了西藏高原歌曲光盤、向每位客人唱歌敬酒,表現(xiàn)出藏族人的熱情好客和熱烈豪放的性格,他們歌唱得很好,使我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最后我們代表團成員也集體唱一首《難忘今宵》答謝。 這次西藏之行,拉薩的布達拉宮等建筑、西藏高原土灰色的山脈和高原湖泊等自然景觀、西藏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對西藏大學的訪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訪問增進了對西藏化學會以及西藏大學的了解。

上傳日期:2023年2月

講述人:李暉 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成長的故事

祝賀中國化學會90華誕之際,回想起自己伴隨著中國化學會從一名普通會員成長為一名高級會員的歷程,感慨萬千(圖1,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證),中國化學會為廣大化學工作者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舞臺。 我于2003年作為海外引進人才進入北京理工大學任教。回國后不久就加入中國化學會成為學會的一員。當時,專程到位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里的中國化學會辦公室現(xiàn)場辦理了會員手續(xù)。2004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是我第一次參加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圖2),會議期間與闊別多年的導師游效曾先生及夫人以及師兄、師弟、師妹們相聚,暢談我國化學的發(fā)展與未來,躊躇滿志。此后,我和我的學生們幾乎參加了歷次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以及無機化學、配位化學、結構化學、物理無機化學、固體化學、大環(huán)化學與超分子化學等各專業(yè)學術會議。在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中國的化學科學研究著實處在世界第一方陣。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與各類學術會議為中國化學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學術交流與展示的平臺。每兩年一次的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從2004年兩千余人的參會規(guī)范發(fā)展到2021年第32屆參會人數(shù)過萬的規(guī)模,現(xiàn)已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學術盛宴,我參與并見證了中國化學的蓬勃發(fā)展。 作為中國化學會會員不僅有歸屬感和榮譽感,還有責任感。2011年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國際化學年,旨在彰顯化學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的作用。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與我校的首都女教授協(xié)會鄭焱教授一起從中關村校區(qū)來到良鄉(xiāng)校區(qū)為本科生開展化學前沿的講座。學生渴望的眼神激勵著我,也更加堅定了我未來進行化學普及的信心。此后,2014年國際晶體學年,2019年元素周期表年等都發(fā)揮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國化學會會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講授一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走進晶體世界”和一門慕課“環(huán)境安全與綠色化學”。近年來,我多次去全國各地的著名中學開展講座(圖3),為化學推廣與普及化學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盡一份力。 伴隨著中國化學會成長的20年,是自己學術生涯中的最重要的歷程。未來,我將不遺余力地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化學的人才,為中國化學的發(fā)展繼續(xù)貢獻力量。

上傳日期:2023年3月

講述人:朱守非 教授(南開大學)

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

1.國際賽事 重返中國 2019年2月17日,我作為副秘書長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30屆理事會2019年第一次秘書長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就是討論申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的工作。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是世界上規(guī)模和影響最大的中學生化學學科競賽活動,全球有90多家成員單位,每屆比賽都有8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qū)參與,中國選手在這項賽事中的表現(xiàn)一直很優(yōu)異。但是,中國僅有一次東道主的經歷,即1995年由北京大學承辦第2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不斷攀升,中國化學學科發(fā)展飛速、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指導委員會曾多次表達意愿,希望中國化學會能推動由我國承辦本屆賽事。 考慮到舉辦這項賽事,能夠很好地展示當今中國整體騰飛風貌,呈現(xiàn)中國化學學科科教實力,我提出可以請示學校領導,由南開大學承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學會秘書處的各位領導和老師都很支持,愿意積極提供幫助。 2019年3月12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鄭重向學校遞交報告,對賽事的歷史、影響、組織形式、規(guī)模、預算等做出詳細說明,并建議學校承辦此項賽事。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南開大學決定承辦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并委托化學學院具體實施。 當年7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化學會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學校委派我和時任學院副院長的梁廣鑫、郭東升代表中國飛赴法國觀摩在巴黎舉辦的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此行主要任務就是拿下54屆的舉辦權。在國際指導委員會例行會議上,梁廣鑫做了精彩陳述,我們完美回答了來自委員們的質詢,以幾乎全票贊成的結果贏得了賽事舉辦權。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正式啟動。 我至今還記得,贏得舉辦權后,我們三人漫步塞納河畔,心情非常激動,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賽事辦好。我們深知這項賽事參賽國家和地區(qū)多,國際關注度高,考務標準嚴苛,組織工作頭緒繁雜,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充滿了挑戰(zhàn),然而心中依舊激蕩著一種使命和豪情:我們要在這舞臺,彰顯出中國底蘊深厚的底氣實力,展現(xiàn)好中國化學人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 2.力扛壓力,曲折前行 時間來到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爆發(fā),世界被按下了暫停鍵。在此形勢下,第52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土耳其以線上形式舉辦。為此,我們一方面做好了線上辦賽的思想準備,另一方面,始終線上線下兩手籌備。 2020年10月20日,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籌備工作推進會召開,中國化學會競賽委員會主任段連運教授、委員王穎霞教授、中國化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鄭素萍研究員出席。會議商討了賽事組織機構和人員組成,官網架構和呈現(xiàn)方式,舉辦日期和賽程安排,比賽場地和設施要求,接待服務和住宿安排,辦賽預算和贊助預期,以及志愿者選拔等諸多方面內容,同時,我們探討了線上辦賽的可行性。在中國化學會的指導下,賽事籌備工作在新冠疫情的陰霾中有條不紊地推進。 2021年是新冠疫情肆虐的第二年,第5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日本以線上形式舉辦,作為二次元文化和網絡技術都極為發(fā)達的國度,當屆比賽的成功舉辦成為我們線上辦賽非常重要的示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更大的辦賽壓力——在第53屆的基礎上做到超越性的“改變、創(chuàng)造、融合”成為第54屆重要目標。在隨后的時間里,國際指導委員會曾多次與我們溝通是否有可能在線下舉辦本屆賽事。我們也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和協(xié)調,力求推動線下盛會的實現(xiàn),但由于2022年新冠病毒的繼續(xù)變異和傳播,最終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于2022年3月遺憾地決定,本屆賽事將繼續(xù)以線上形式舉辦。 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fā),動蕩的國際局勢給本屆賽事蒙上了陰影,帶來了不確定性。當時,一些國際組織和部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成員向國際指導委員會和本屆賽事主辦方施壓,要求禁止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參賽。面對這樣前所未見的挑戰(zhàn),我們積極向上級部門匯報,在中國科協(xié)、天津市和中國化學會的指導下,明確主辦原則,參照賽事規(guī)則,歷經多輪艱苦溝通,最終促成由國際指導委員會發(fā)起,以每個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成員派出一位代表組成的“國際評判團”采用票決的方式,形成允許兩國選手以個人名義參賽的決定。此舉有效化解了本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籌備期的最大挑戰(zhàn),與國際指導委員會形成了默契而專業(yè)的溝通機制,確保了賽事最大限度不受政治干擾。 3.合作共贏,功不唐捐 賽事的兩個核心工作委員會是科學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它們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科學委員會于2020年12月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任主任,郭東升教授任執(zhí)行副主任,共32名委員,設置無機、有機、物化結構、分析、實驗五個命題組,負責編寫預備題、競賽考題以及考試評分等工作。 按照規(guī)則,每屆賽事舉辦年度之初需要發(fā)布預備題,所以科學委員會工作啟動非常早。2021年2月27日,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科學委員會正式啟動命題工作。為考查選手的化學知識,使這些富有科學熱情、探索精神的年輕一代領略化學在造福人類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難以估量的意義和價值,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化學成就,經過十余次閉門會議不斷討論、打磨,2022年3月預備題(28道理論題,9道實驗題)經過國際指導委員會討論后發(fā)布。經過一年的反復選題、立意、背景與科學討論,2022年7月初最終確定正式題(9道理論題,6個虛擬實驗)。 組織委員會由各主辦承辦單位委派的主管領導、選派的工作人員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任主任,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天津市科協(xié)常務副主席陸為民、中國化學會秘書長范青華以及我本人任副主任。能有機會跟以上諸位領導學習,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王松光、天津市科協(xié)副主席盧雙盈、中國化學會時任常務副秘書長鄭素萍作為各承辦單位委派的主管領導,直接參與到本屆賽事的籌備、指導、決策工作當中。自從2022年3月25日召開第一次主辦承辦單位聯(lián)席會,我們形成了兩周一次的例會制度。聯(lián)席例會制度為本屆賽事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歷次會議圍繞賽事組織架構建設、參賽國家和地區(qū)邀請、官網和注冊系統(tǒng)建設、日程議程確定、口號吉祥物甄選、突發(fā)事件處理、國內外宣傳陣地建設、新聞發(fā)布會召開、開閉幕式方案、線上考試實施、賽事期間文化交流活動策劃等進行交流討論,整個賽事籌備期間共舉辦6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南開大學方面的很多具體工作是由化學學院計景成副院長牽頭推動的,他為本屆賽事的成功舉辦貢獻了巧妙的設計和大量的心血,他對這項賽事的熱情和投入,面對困難時表現(xiàn)出的韌勁和豁達,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備受鼓舞。學校還為本屆賽事籌備安排了有著長時間英國留學經歷的李靖迪博士作為專員,她流利的英語口語和海外生活經驗確保了我們與國際指導委員會、與各參賽國家和地區(qū)的順利溝通、交流。 2022年6月10日,組織委員會在天津科技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了賽事籌備工作進展,聲明本屆賽事以推動科技向善、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推廣開放融合、傳遞中國聲音為主旨,公布會徽主體為丹爐印章,口號為“改變 創(chuàng)造 融合”(Change Creation Fusion),吉祥物為一只取名為凱姆(Kem)的金絲猴化學實驗員。 2022年7月10日下午,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在天津南開大學體育中心正式開幕。中國科協(xié)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指導委員會主席加伯•馬扎法維(Gábor Magyarfalvi)視頻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執(zhí)行主席姚建年,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作為承辦單位代表分別致辭。 進入到賽事舉行期間,由于時差,科學委員會的老師們經常連夜與國際指導委員會討論試題、評分標準,與參賽國在線答疑、協(xié)調評分;張明濤老師在工作期間摔傷,到醫(yī)院縫針后仍堅持工作;化學學院班子成員親自上陣,郭東升、湯平平、程方益三位副院長等均全程參與命題、考試、評分等相關工作;化學學院青年引進人才也積極參與科學委員會的各項工作,由于他們的語言優(yōu)勢,在試題討論、閱卷、在線協(xié)調評分等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張新星特聘研究員還代表科學委員會在閉幕式上做了全英文精彩的試題分析;科學委員會主任周其林院士親自錄制視頻,分享手性螺環(huán)催化劑發(fā)現(xiàn)的故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上??萍即髮W等兄弟高校的同仁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很多老師都是全程參與。 歷經7天的智慧比拼,賽事于2022年7月18日落下帷幕,當晚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閉幕式晚會在南開大學體育中心舉行。中國科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天津市副市長朱鵬,中國化學會秘書長范青華,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科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南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克欣分別為本屆賽事金牌前三名、金銀銅牌獲得者、榮譽獎獲得者和“金絲猴獎”獲得者頒獎并致頒獎詞。他們分別向獲獎選手表示熱烈祝賀,致以美好祝愿,期望各國青年在化學學科學習探索的新征程上勇攀高峰、再創(chuàng)佳績,努力以化學造福人類。至此,我們克服疫情、網絡、場地的局限,確保了線上競賽平穩(wěn)有序進行,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圓滿結束。 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開、閉幕式通過央視頻、中國化學會視頻號、南開大學和南開化學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線上直播,在線觀看人數(shù)超過20萬人次。組織委員會緊密對接一線主流媒體,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對本屆賽事進行報道,經不完全統(tǒng)計,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海內外40余家一線主流媒體發(fā)布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專題報道70余篇。 4.中國氣派,天津味道,南開特色 為了讓參賽選手在云端真實、立體、全面地感受主辦國的風土人情,賽事期間,組織委員會精心籌劃了“美麗的南開我的家”“創(chuàng)新時的中國——智能終端中的化學”“心目里的中國——初識中國”“大地上的中國——中國藝術‘泥人張’”“筆鋒上的中國——中國詩詞與書畫”“現(xiàn)代化的中國——化工企業(yè)走訪”“發(fā)展中的中國——天津城市景觀”“指尖上的中國——中國剪紙技藝”“舌尖上的中國——中國美食”“探索中的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參觀”“星空下的中國——‘天眼’工程探秘”“科學里的中國——催化不對稱合成”等10余項線上文化交流直播活動。 為了更好地營造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氛圍,我們圍繞“化學改變生活,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開放融合發(fā)展”主線,講好科技向善、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人類福祉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現(xiàn)一個開放融合、和諧包容的東方大國形象。組織委員會專門建設了官方網站(www.icho2022.cn),推介奧賽新聞、賽事宣傳視頻、發(fā)布預備題及線上仿真實驗;制作了以羅布樂思(Roblox)平臺為開發(fā)基礎的《ChemZone》網絡互動游戲平臺,使參賽選手雖不能線下見面,也能體驗在網上一起愉悅地完成任務、獲得成就。 賽刊《Catalyzer》是每屆賽事舉行期間重要的交流、發(fā)布和展示的載體。組織委員會成立專班,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王蔚副書記的帶領下制作了十二期精美的《Catalyzer》。賽刊選取中國傳統(tǒng)24節(jié)氣、12生肖等作為各期的串聯(lián)線索,并注重12期賽刊的內在聯(lián)系及整體平衡,選題除賽事新聞及特色活動介紹外,還設專欄推介中國城市歷史、傳統(tǒng)文化、杰出科學家介紹以及化學奧賽人物訪談。 同時,我們與《德國應用化學》期刊合作,邀請國際化學奧林匹克歷屆獲獎者舉辦線上高端論壇4場,引領參賽選手對科學價值和科學精神的不懈追求,為譜寫出推動科技向善、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嶄新篇章播撒薪火。 令我們欣慰的是,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參賽隊伍創(chuàng)歷史新高,來自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千名領隊、參賽選手、觀察員和嘉賓云端相聚,他們以“化學”為媒,同臺競技、增進友誼,激揚青春、放飛夢想。站在祖國大地上參賽的中國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再次包攬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前三名。這場盛會展現(xiàn)了中國化學的成就、中國青年一代化學素養(yǎng)、中國政府對青少年化學教育的重視,也讓南開化學和中國化學會并肩作戰(zhàn),共同成就一段傳奇。 我們非常榮幸,能以這種方式向中國化學會90華誕獻禮。南開化學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助力中國化學會的發(fā)展,共同把我國的化學事業(yè)推向新的高度。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化學會90華誕!

上傳日期:2022年12月

講述人:梁宏 教授(廣西師范大學)

作為任期較長的中國化學會理事,30多年來,本人既參與和見證了中國化學會的發(fā)展,更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化學會特別是幾位前輩理事對我化學之路的指導和提攜。 緣起。1984年從華中師范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yè),我到位于桂林市的廣西師范大學工作2年后,1986年考取南開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當代無機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0-22屆理事、南開大學教授申冸文先生,1988年轉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物無機化學。1991年6月,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1-23屆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23屆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王夔先生。作為南開大學培養(yǎng)的第一位無機化學博士學位獲得者,我對導師申冸文先生培育指導和王夔先生指導提攜之恩情永生難忘。 緣續(xù)。1991年7月,我作為回到廣西師范大學工作的第一位理工大類博士,開始在邊疆民族地區(qū)拓展西部特別是廣西化學之路。 1996年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3、25屆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教授游效曾先生應邀蒞臨廣西師范大學,主持論證并指導我們申報生物無機化學與配位化學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并成功獲得批準,這為廣西師范大學的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實驗室先后獲批成為首批廣西自治區(qū)重點實驗室(2005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8年)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016年)奠定重要基礎。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4-25屆理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梁敬魁先生,推薦本人作為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前6屆名為中國科協(xié)青年科技獎)候選人,使得我有幸成為改名后首批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特別難忘的是,有幸參加導師申冸文先生的2次生日慶?;顒?,已經成為我值得珍藏的回憶。 2005年9月10日,作為申先生培養(yǎng)的第一個無機化學博士,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教科頻道教師節(jié)專題節(jié)目《2005奠基中國》,節(jié)目專門安排了1950-1990年代、不同時期的5位學生參加慶祝申冸文先生執(zhí)教65周年暨90華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 2015年6月,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8-30屆副理事長、南開大學化學院院長周其林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年)、中國化學會28-30屆理事、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卜顯和教授邀請,我回到母校參加南開大學慶祝申冸文先生執(zhí)教75周年暨百歲華誕系列學術報告會,有機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22-23屆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山大學教授計亮年先生一起專程拜賀申冸文先生。令人欣慰的是,當時申先生思維敏捷、言語清晰、精神矍鑠,我們溝通交流十分順暢。那是我最后一次有機會當面聆聽申先生的教誨(2017年先生仙逝,享年101歲),雖有遺憾,但是申先生音容猶在,笑貌宛存。 我與中國化學會理事之緣,過往值珍藏,未來更可期。1998年11月,中國化學會第6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我有幸在首次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25屆),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理事之一(未滿34歲),連續(xù)任職至今。加之本人2001年至今長期擔任廣西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2019年起),因為與中國化學會的工作關系,我逐步與更多的中國化學會老中青年理事、會員以及秘書處的老師相識相知,感謝他們一直公正無私地助力和陪伴我在化學之路的成長發(fā)展。

上傳日期:2022年12月

講述人:蔡明軍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我的學會故事

2022年中國化學會迎來了九十華誕。這是令每一位化學人激動和感慨的大事件。學會自成立以來,組織并帶領一代又一代的化學人,刻苦鉆研,嘔心瀝血,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世界矚目的科研成果,并付諸于應用造福人類。 從2010年第一次參加中國化學的學術會議開始,我連續(xù)多次參加中國化學會年會和中國化學會多個分支機構組織的學術會議。我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做會議口頭報告是參加中國化學會第四屆全國生物物理化學會議,雖然在報告過程中有不流暢的地方,仍然順利地完成了會議口頭報告內容。通過參加中國化學會的學術會議,我得以一睹諸多專家的風采,也聆聽了很多優(yōu)秀的報告。不僅學習到了許多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對于當前國際上前沿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022年,正值學會九十華誕,我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七屆全國生物物理化學大會,與前幾次參會不同的是,這次還多了一個組織者的身份。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國范圍內召開的線下會議屈指可數(shù),在此期間能夠有面對面進行交流探討的機會對于每一個化學人來說都彌足珍貴。為了保證會議的順利召開,我和同事們時刻關注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仔細核對參會人員信息,多次梳理會議流程,最終會議順利召開并圓滿閉幕。我感覺很榮幸也很自豪能有機會參與到中國化學會學術會議的籌辦工作中。會議組織籌備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很多全新的工作,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這對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促進,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尤其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發(fā)展的總體目標中的一項是,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這也為我們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接下來我也會繼續(xù)踏踏實實地作好本職工作,為化學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值此中國化學會九十華誕之際,衷心祝愿中國化學會的學術會議越辦越好!

上傳日期:2022年12月

講述人:姜雪峰 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代表中國化學會任職IUPAC

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是IUPAC首任來自中國的主席周其鳳院士任職的兩年,我榮幸的成為了周老師的秘書,也榮耀的成為了中國化學會參與IUPAC的代表,這段經歷讓我終身難忘。首先與周老師赴美,因為美國科學院與美國化學會對IUPAC的影響深遠,至今,常駐機構依然在美國。周老師的溫文儒雅,代表著中國文化攜手世界化學發(fā)展的特質,尊重、平等、學習、共贏,這是我在華盛頓與周老師學到的。隨后我們訪日,鄰國相似的亞洲文化,讓我們大家有著共創(chuàng)的思考,體會了學術的前沿布局與產研協(xié)同的并行,互助、理解、期待、支持,這是我在東京感受到的。出訪韓國多次,因為韓國化學會的前任會長是周老師在美國留學時的同門,兩個國家級的前瞻研究所讓我們感受到了韓國化學圍繞產業(yè)需求的重要變革,樸素、真誠、穩(wěn)健、突破,以及化學著名企業(yè)三星的力量。來到南美,經濟的下行導致了科學的凋謝,惋惜、珍惜、慎重、警示,期待他們也能再次崛起。來到非洲,坦桑尼亞的美麗與真誠,慢節(jié)奏與小遲到,渴望學習世界先進的努力,我們希望代表IUPAC一起助力他們。法國巴黎,雖然學術訪問過多次,但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還在世界矚目的中心舞臺上發(fā)表演講還是第一次,榮耀、使命、責任、攀登,與其說讓我有機會向世界展示硫化學的美,不如說是讓我對科學神圣追求的再次洗禮。法國科學院,世界化學家濟濟一堂,殿堂上方就是現(xiàn)代化學之父拉瓦錫的雕像,科學家前輩們用他們敏銳的智慧、堅定的探索、無限的求知、不懈的努力,締造著人類前進的階梯。一場場IUPAC的決議醞釀、一次次NGO的投票選舉、一回回各國協(xié)商共筑世界化學、一脈脈中國化學騰飛助力,讓中國五星紅旗與中國Panda博士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讓中國化學在世界化學的奔騰中精彩閃耀。 隨著我國化學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化學工作者在世界化學各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化學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化學協(xié)會組織之一,凝聚、協(xié)同、繁榮、發(fā)展,她凝聚了中國化學前中青三代的科學傳承,在前輩開拓的偉大土壤上,后輩不斷傳承、開枝散葉;她協(xié)同了中國化學各個學科的交叉互進,在彼此學習彼此交流中,學科體系步步融擴;她繁榮了中國化學,支持女性、支持青年、支持中西部、支持一切真誠的努力;她發(fā)展了中國化學,在巨變中化挑戰(zhàn)為機遇,在轉型中不斷創(chuàng)新。讓我們一起祝福她90歲精彩,精彩剛剛開始。

上傳日期:2022年11月

講述人:王婷 科研助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化學會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

作為組織者之一,參與籌備中國化學會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以下簡稱“全國色譜會”)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成功的組織了第22屆和23屆全國色譜會。兩屆,四年,發(fā)生了很多記憶猶新的故事。 力量生于團結 2018年,我受命組織2019年的全國色譜會,當時我對組織大型會議的經驗還不足,會議具體流程等不是很清楚,但接受了任務,就要做好它。2019年元旦后,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會議籌備的過程中。在張玉奎院士、許國旺研究員、張祥民教授、張麗華研究員、梁振研究員等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反復確認文字稿,調整會議方案,從會議場地選址到會議通知發(fā)布,從網站建設到后臺統(tǒng)計,各位老師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由于上海到大連飛行時間較短,許國旺老師為了抓緊工作進度,與我當天往返于上海和大連之間,當時在飛機上,我還擔心當天往返會讓老師比較疲勞,但許老師和我說,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行程。第一次接觸中國化學會,流程和形式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很了解,梁振老師耐心的教導,并且積極聯(lián)系中國化學會的會議負責人鞠華俊老師,解決會議期間遇到的很多問題。在使用會議網站的時候,也有很多問題,中國化學會網絡技術的老師細致的解釋和幫助,給會議順利召開提供了基礎保障。從前期準備到后期與復旦大學的各位老師對接布置現(xiàn)場,復旦大學的志愿者們在張祥民老師的帶領下,一遍遍彩排簽到流程,確認拍攝地點,確定茶歇位置,布置展臺墻報,大家認真負責,不辭辛苦,成功的組織了上千人的會議。這也是我第一次組織如此盛大的會議,各位老師為了會議順利舉辦所付出的一切也讓我銘記于心。樹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長,星辰在銀河中因輝映而璀璨,中國化學會將各位老師連接在一起,共同籌辦盛會,讓年輕人有幸感受師者風采,感受集體的力量。 成長源于磨練 隨著閉幕式的完美落幕,也公布了下一次舉辦會議的地點,遼寧大連。但由于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原本定于2021年在大連同時召開的國際會議延期,導致全國色譜會更改了舉辦地點,前期去看的會場,住宿等已經確定的一切方案都歸零。 在各位老師的決策下,會議籌備組將會議地點改為深圳,由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yè)委員會、南方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國化學會第23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一切都在有序進行中,由于已經組織過一次全國色譜會,深圳的這次會議顯得更加游刃有余。但就在開會的前一天,由于疫情影響,北京的參會代表不能來到現(xiàn)場參會,當時疫情也比較突然,上午飛往深圳的航班還正常,下午就停飛了,而且北京的各大高校也不讓離京。這對會議籌備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不僅很多注冊的參會代表不能參會,更重要的是,籌備組邀請的很多專家不能參會??紤]到讓不能參會的代表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tài),會務組當機立斷決定開通線上會議,并對未能來參會的代表進行退費,且所有人均可觀看大會報告的線上直播。會議前一天晚上,會務組臨時安裝直播平臺,多次彩排調試,所有工作人員基本都在會場忙碌到凌晨。終于大會開幕式順利舉行,大會報告直播平臺也如火如荼,人聲鼎沸。為了確保在會場的人員安全,會務組臨時安排了在會場內進行每天核酸檢測,給參會代表最大的便利和安心。最終,會議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精準防控、零感染,可以說是完美收官。在疫情期間,好多次的當機立斷,也可謂是驚心動魄。這也是疫情后,我們組織的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盛會。人生漫長,晴雨交加,困難和磨礪總是伴隨著我們,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致遠,經得起磨礪才是成長的青春;若是心懷熱愛,即使歲月荒蕪,亦能奔山赴海,靜待一樹花開。 于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yè)委員會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讓我能與各位優(yōu)秀的師者相識,更加認識到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力行。在籌辦會議的過程中,總會有困難,但我始終堅信,磨礪始得玉成,篤行方能致遠。中國化學會已經走過90年歲月,風雨更迭,歷史悠久,今后,讓我們一起攜手,矢志篤行,致遠未來。

上傳日期:2022年11月

講述人:劉武昆 教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院·整合醫(yī)學學院)

“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

我與中國化學會結緣頗深。早在國外留學期間,我就一直通過中國化學會了解國內化學研究重要進展?;貒温毢笠捕啻螀⒓又袊瘜W會主辦的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生物無機化學會議等,緊跟學科前沿,不斷開拓眼界,學習新思路,迸發(fā)新靈感。 眾所周知,經典抗腫瘤藥物——順鉑、卡鉑等鉑類藥物雖然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因其嚴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因此,尋找一種既能達到與鉑類藥物同樣的抗腫瘤效果,又能克服其缺陷的新型抗腫瘤金屬藥物成為整個醫(yī)藥行業(yè)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我也常日夜思索,調研文獻,參加學術前沿會議尋找研究靈感。最終決定從鉑系元素銠著手,嘗試研究與順鉑具有類似立體構型的銠配合物。課題組前期設計合成的銠(I)氮雜環(huán)卡賓配合物最終也證實了銠配合物用于抗腫瘤的潛力。在銠配合物抗腫瘤方面取得的小突破也使我有幸當選2019年度的“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銠元素代言人。這一榮譽激勵著我在化學道路上繼續(xù)前進,爭取在化學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感謝中國化學會提供的學術平臺,使我有幸聆聽行業(yè)領軍者的學術匯報,有幸與學術大咖進行面對面交流、為我答疑解惑。最后,恰逢中國化學會90華誕之際,誠摯祝愿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等活動越辦越好!

上傳日期:2022年11月

講述人:黃詠梅 教師(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關注西部化學教育與中國化學會主辦第十一屆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交流大會

2009年8月,我有幸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二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有幸受到了我國著名化學教育家、光化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化學會第25屆理事長宋心琦老先生的極大指導與幫助。宋老告訴我:中國化學會旨在團結組織全國化學工作者,促進化學學科和技術的普及、推廣、繁榮和發(fā)展,提高社會成員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人才成長,促進化學在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高新技術中發(fā)揮巨大作用,竭力使我國化學科學躋身國際先進行列。中國化學會常把很多工作重心放在了高校、前沿和尖端領域等方面,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需要有人來腳踏實地做。宋老一席話,猶如一盞明燈,為化學基礎教育指明了方向。 2016年10月,我又參加了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成果交流大會”,代表“2015年度全國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實施優(yōu)秀個人”作大會發(fā)言,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認可。隨后又參加了“全國名師座談會”,座談會上的發(fā)言,受到了國家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修訂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王磊教授的高度評價及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尤其對清華大學楊基礎教授的“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的大會報告,至今歷歷在目。《探索化學化工未來世界》項目是2010年由教育部長親自主持會議,由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立項,由中國工程院27位院士、中國科學院16位院士,共43位院士倡議并編寫視頻短片集及配套科普書,由清華大學楊基礎教授、張立平副教授全程策劃,中國工程院金涌院士為主編,清華大學楊基礎教授為執(zhí)行主編。2012年列為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科學普及部重點資助項目,耗資巨額。其成果分為1、2兩冊(均含紙質、光盤、U盤),其第1冊含:1桌面工廠、2電力銀行、3智能釋藥、4神奇的碳、5分子機器、6 OLED之夢、7復合材料、8病毒制造、9生物煉制和10細胞工廠共10個部分。我非常有幸成為本次大會唯一受楊基礎教授贈送10套成果推廣者。帶著楊教授的重托及眾多院士的心血,2016年底我將之推廣輻射到了10個不同地區(qū)及學校,至今已包含云、貴、川、渝、粵、鄂等6個省、直轄市33所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大學、中學、特級教師工作室及名師工作室聯(lián)盟,旨在激發(fā)科學興趣,吸引更多青少年看到美麗化學與美麗化工,立志投身化學化工的學習與研究,并能終生從事化學化工事業(yè)。 有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兩院院士、知名高校教授和眾多學會高級會員,對化學科學前沿的引領,對基礎化學教育的指導與幫助,才使我國化學科學相關領域人才輩出,尤其是在材料、生命、能源、環(huán)境、信息、航空航天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值得珍藏與銘記! 在我國未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民族復興”、“造福人類”路上,更值得期待與奮斗終生!。

上傳日期:2022年10月

講述人:田偉生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我與學會的故事

收到學會邀請,我覺得作為一名會員有義務為中國化學會成立90周年寫一點自己與學會的故事?;瘜W是一門探索物質組成、性能及轉化的科學。我參加的第一個化學研究項目是《碘番酸化學合成》,是1976年在四川醫(yī)學院進行的。當時我是蘭州醫(yī)學院派往四川醫(yī)學院學習藥物化學的一名進修生,從此也就與化學研究工作結下了緣。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我有幸成為南京藥學院著名藥物化學家廖清江教授的研究生,開始真正跨進化學科學的神圣殿堂。1982年我考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在周維善院士指導下攻讀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1985年畢業(yè)后留在研究所工作也就決定了我這一輩子獻身化學研究的命運。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開始參加中國化學會組織召開的相關學術研討會。1993年,在復旦大學召開的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五屆有機合成化學學術研討會上,我被推薦加入有機合成化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為參與中國化學會學會工作中的一員,從此有了向化學界前輩學習以及為國內有機化學同事們服務的更多機會。1997年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有機化學學科下屬的分支成立了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我有幸成為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并承擔起了委員會秘書一職。由于二級學科委員會組織屬于兼職性工作,既沒有活動經費,也沒有工作業(yè)績而言,我連續(xù)承擔了四屆秘書任務,一眨眼就度過了二十載光陰。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義務服務贏得了有機化學同事們的支持和中國化學會學會組織的認可。學會把撰寫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甚至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總論的任務交給我是對我的最大信任。學會多次將“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獎狀頒發(fā)于我,盡管這一項獎勵并未列入單位的評價體系中,但卻起到了激勵我堅持為學會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作為中國化學會的分支機構,主要任務是完成有機化學界全體同仁與中國化學會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橋梁作用。其工作基本模式主要是參加或組織各種類型的與學術研究相關的會議。為了支持學會工作,完成學會要求的任務,需要參加中國化學會組織的相關會議。如每年的學會工作會議,負責向學會組織匯報本學科及分支機構工作進展;參加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負責學科相關分會的組織工作。特別感謝在中國化學會舉辦的第27屆至31屆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中,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的黃培強教授,余孝其教授、馮小明教授,席振峰教授、余志祥教授,包明教授,王彥廣教授,他們不僅僅承擔了協(xié)助化學會在廈門、成都、北京、大連和杭州等地的大會籌辦工作,還幫助我完成了兩個分會的組織、籌備任務。在中國化學會舉辦第31屆學術年會之時,我自己因即將退休(課題組經費終止)只能自費參加會議。感謝學會為我免除了會議注冊費,特別感謝郝小江、朱偉明教授代我成功地完成了天然產物化學分會組織工作;感謝楊震、洪然教授代我完成了有機合成化學分會組織工作。學科發(fā)展報告撰寫同樣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感謝在撰寫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報告中給予支持的各位教授,他們是天然產物化學家岳建民研究員、朱偉明教授,有機氟化學家胡金波教授,有機合成化學家黃培強教授、趙剛教授,金屬有機化學家劉國生研究員、張前教授,合成生物學專家唐功利教授等。還要感謝史勇教授在文稿編輯過程中給予的無私幫助。 在我擔任第一、二屆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秘書期間,主要協(xié)助委員會主任吳毓林教授處理委員會各項工作。在第三、四屆委員會工作期間,姜標教授接替吳先生主任一職。由于他工作繁忙并兼任一些其他職位,不能常年顧及學會工作,故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的工作更多的由我來具體負責。在這期間史真教授等、潘毅教授等、周成合教授等、張前教授等、張緒穆教授等積極支持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工作,分別成功承辦了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六屆至第十屆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在會議大會邀請報告人的遴選中,我們始終堅持了以學術水平為準則,同時也兼顧地區(qū)間、高校與研究院所之間、資深教授與青年學者、國內外杰出有機化學家之間的平衡。堅持了在學術交流活動中,不以“長”為貴,不以“名氣和頭銜”選擇大會報告人。委員會還規(guī)定了在連續(xù)兩屆會議中安排的大會報告人盡量做到不重復的選擇原則,使學術交流活動保持學術本性。在這期間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還分別委托西南大學周成合教授等、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韓福社研究員等、上海大學曹衛(wèi)國教授等、廣西師范大學蘇桂發(fā)教授等、揚州大學顏朝國教授等、淮北師范大學王磊教授等和西北師范大學胡雨來教授等分別承辦了中國化學會第九屆至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合成化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除了負責原所屬天然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金屬有機化學、氟化學及物理有機化學等領域的會議申報等事務外,依據(jù)有機化學學科發(fā)展需求還分別成立了新的專業(yè)委員會。早在第一屆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期間就籌備組建了化學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并與有機化學同步召開了首屆學術會議。目前該交叉學科已經召開了11屆全國性學術會議,發(fā)展成為中國化學會中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交叉學科學術活動。 化學是一門探索物質組成、性能及轉化的科學,但是人類社會在利用資源過程中的粗放型模式不僅導致資源浪費、而且造成環(huán)境污染。如何通過化學研究促進資源粗放型利用模式的轉變、實現(xiàn)資源精準利用,最終達到解決資源利用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依據(jù)這一問題和社會需求,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被我確定為自己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領域和目標,并且在我們研究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一研究工作領域和目標的重要意義。為了使更多化學家關注并介入資源化學研究工作從而促進這一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得到更好發(fā)展,在中國化學會的關心和批準下,連續(xù)召開了四屆全國資源化學學術研討會,會議就礦產資源、化石資源、生物資源等從宏觀到分子水平進行了充分學術交流,增強了與會專家學者對資源化學研究工作的興趣和搞好資源化學研究的信心。資源化學學術會議擴展了與會專家的研究視野,進一步堅定了資源化學是社會發(fā)展和化學學科發(fā)展對化學家提出的挑戰(zhàn)性任務。 田偉生 原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1993-2018)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82-2018)

上傳日期:2022年10月

講述人:徐海濤 教師(陜西理工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中國化學會第三屆中國能源材料化學研討會

讀博之后,第一次向導師申請出去參加會議,沒想到導師也同意了。于是2018年暑假一個人去北京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三屆中國(國際)能源材料化學研討會”,這是第一次去北京,真的大開眼界了,見到很多經常在文獻上看到的熟悉的名字。當時聽了趙東元院士的報告,真的很感慨,原來材料還可以這樣設計并成功的合成。當時想,要是能去那學習該多好呀!如今工作一年了,2022年7月成功地申請到了趙院士大課題組的博士后,將要深入課題組去學習,很是激動。 開會的時候,也遇到了自己的女朋友。所以這一次會議真的給了自己很多的好處。特別感謝中國化學會所舉辦的會議。 讀博是一場苦行僧式的修煉,但是出去參加會議,將會發(fā)現(xiàn)很多驚喜。

上傳日期:2022年9月

講述人:張亞剛 教授(新疆化學會,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化學會關注西部化學教育二三事

2015年5月,新疆阿圖什足球隊在第十屆俄羅斯索契國際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上摘得冠軍獎杯。2017年8月,新疆和田墨玉縣喀瓦克鄉(xiāng)小學足球隊勇奪第三屆“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的冠軍獎杯。 我一直在想,祖國的最西部,條件艱苦,經濟落后。然而,西部的青少年就是這樣,他們有著胡楊、紅柳般頑強的生命力,給點陽光雨露,他們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2017年是我回國后的第四個年頭,我剛剛接手新疆化學會的工作,困難和挑戰(zhàn)多,我絲毫不敢怠慢,因為我知道西部化學教育事關孩子們的前途命運,事關西部化學教育科研工作者對學會工作的期盼。 和足球、排球這樣的運動項目一樣,新疆的孩子們也充滿著對科學的向往和熱愛。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化學會一直對西部的化學教育事業(yè)傾注心血和關愛,指導幫助我們新疆化學會開展各項活動,讓我們倍感溫暖。中國化學會近年來在蘭州、張掖、成都、林芝等地舉辦了一系列“關注西部化學教育”發(fā)展論壇和基礎化學教育高峰論壇。2019年6月,“中國化學會第九屆關注西部化學教育發(fā)展論壇”在新疆烏魯木齊隆重召開,這些工作有力推動了西部地區(qū)化學教育的發(fā)展。 2017年以來,新疆化學會和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組織謀劃開展科普活動基地建設和“科學實驗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多年來,科普基地堅持每年開展擁抱春天-暢想未來“科學實驗開放日”系列科普活動,截止目前,該項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8期,參與的青少年近1000余人。其中表面活性劑之超級泡泡、非牛頓流體力學之輕功水上漂、魔幻液氮等已成為新疆每年科普活動周中的明星節(jié)目,贏得了各個學校及青少年們的一致喜愛。2019年10月,實驗中心和科普基地榮獲“自治區(qū)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作為新疆化學會理事長,我深知基層的學校和孩子們對科普活動的熱切期望。2017年以來,我和新疆化學會科普隊員一道,在新疆的中小學,尤其是南疆偏遠地區(qū)喀什、和田的中小學開展科普活動下基層和“愛心書包”捐贈活動十多場,每次做講座時,看到孩子們熱切期盼的眼神和眼中的光,就是對我們科普工作者最大的鼓舞。 我深知,新疆化學會一點一滴進步和成績的背后,都離不開中國化學會的支持和鼓勵,尤其是每次遇到困難和問題的關鍵時刻。在未來的工作中,新疆化學會將牢記中國化學會的囑托,牢記學會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關注西部化學教育,通過科普活動,喚起好奇,激發(fā)潛能,讓孩子們愛上科學,關注西部基礎化學教育,讓西部這群像胡楊和紅柳一樣頑強,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孩子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上傳日期:2022年9月

講述人:鄭素萍 研究員(中國化學會)

2010年夏,隨黃維院士看望唐有祺先生和夫人張麗珠先生。

2010年,我還是一名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新人。黃維院士一次來京,說起唐有祺院士是他的老師,剛好第二天約了去家里看望他。我鼓起勇氣說也想跟著一起去,便有了第一次的拜訪。 在唐先生家里坐了一會,我們便一起去了附近的餐館用餐。唐有祺院士和夫人張麗珠先生(張麗珠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雖然已經年逾90高齡,但精神矍鑠、精力尚佳,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中國化學會的歷史以及對化學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的看法。興致之余,唐先生從包里拿出數(shù)碼相機,我們輪換著拍了一些合影。 隨著我對中國化學會日常工作的熟悉,在工作中擔當?shù)囊捕嗔似饋?。到了春?jié)前夕,時任學會常務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的方智老師便開始帶著我一起看望一些在京的學會老理事長和資深院士。當我們來到唐先生家里,剛坐下,先生便走到書房,拿出幾張塑封的照片遞給我。我馬上認出這是半年前在先生家里拍的合影。唐先生在家里置辦了一個塑封機,日常把拍的照片打印出來并塑封。剎那間,感動之情難以自已,每年去看望先生的人那么多,微小如我,從沒有奢望他還記得我!這個時刻,從此在我的記憶里扎下了根。 因為工作的性質,我有幸接觸了許多的化學界前輩們?;貞浲拢芏鄷r刻歷歷在目。去徐光憲先生家,每次他都是穿戴的整整齊齊,提前坐在沙發(fā)上等著我們。他家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徐先生怕自己行動慢,如果不提前坐好,會讓客人等。而告辭的時候,無論如何,他都會送到門口,一直等客人進了電梯。去看望郭慕孫先生,第一件事是要登記。他有個大筆記本放在茶幾上,每一位客人都要登記姓名、單位、來訪日期、電話這些信息。他的夫人告訴我,這是因為郭先生年紀大了,記憶力下降,他時常翻閱這個登記本,盡可能記得每一位來訪的客人。 在中國化學會工作十多年,我一邊服務會員和化學工作者,一邊不斷的從“大家”身上汲取養(yǎng)分,完善著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給了我一個“正確”的科學家畫像,這讓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便遇到了極少的“難搞”的人,我會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而不會為此焦慮和糾結。我也不時的跟秘書處的同事強調,無論是領導、院士,還是年輕的化學工作者、學生,都要做到不卑不亢、平等尊重,在“大人物”面前不諂媚,在“小人物”面前不倨傲。希望這能成為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原則。

上傳日期:2022年9月

講述人:房喻 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1987年10月5日,中國化學會會同陜西省化學會等機構在陜西楊凌組織舉辦了“虞宏正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活動。

我與中國化學會結緣還得感謝“虞宏正教授獎勵基金委員會”。 虞宏正先生1897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閩侯,1933年加入中國化學會,并當選為中國化學會北京分會理事,1951年出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陜西省化學會理事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虞宏正先生是我國膠體化學和土壤化學的主要奠基人。虞宏正先生扎根西北幾十年,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教育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科學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卓越貢獻。因長期積勞成疾和文革初期遭受迫害,虞宏正先生于1966年11月11日在西安不幸逝世。 據(jù)資料記載,在生命垂危之際,虞宏正先生依然關心著我國西北地區(qū)教育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并留下遺囑將自己珍藏的7000余冊圖書全部捐獻給他一手創(chuàng)立的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85年,虞宏正先生的女兒決定將先生7 萬多元遺款上交黨費。 為緬懷虞宏正先生為我國教育科學事業(yè),特別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化學和土壤科學事業(yè)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中國化學會會同陜西省化學會等單位于1987年10月5日在陜西楊陵農科城舉行了“虞宏正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有關單位和虞宏正先生的學生出資在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院內為他建塑了銅像,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為銅像題字。當天,大會還宣布成立“虞宏正教授獎勵基金委員會”,以先生7萬多元遺款作為“化學獎學金”,獎勵陜西省每年高考考入化學專業(yè)成績最好的前三名學生,陜西省在?;瘜W系優(yōu)秀大學生,以及有優(yōu)秀論文發(fā)表的陜西省有關單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作為青年教師代表,我有幸參加了紀念活動,也在后來(1989年)獲得了首屆虞宏正青年科技工作者獎。 這個獎項可能影響并不大,獎金也不多,但卻給了我一個更多地了解中國化學會,了解中國化學界先賢們?yōu)槊褡褰夥?、區(qū)域發(fā)展和國家建設而不懈奮斗的機會。也促使我更加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認識到化學人的專業(yè)責任和社會責任所在。 值此中國化學會90華誕之際,留此印記,以銘記先賢,告慰逝者,啟迪來者。

上傳日期:2022年8月

講述人:孫為銀 教授(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

我第一次參加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是2004年在長沙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學術年會,至今已參加過七次學術年會,體驗了參會代表由兩千余人(2004年長沙會議)發(fā)展到一萬三千余人(2018年杭州會議)的過程。其中2011-2018年間,本人作為中國化學會第28屆和第29屆理事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直接參與了無機化學相關分會的組織和協(xié)調工作。在此期間無機化學相關分會參會代表人數(shù)也是不斷增加,2012年在成都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是一個分會兩個會場,隨后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設立了“無機化學”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兩個分會。再后來,在第30屆(2016年大連,附圖)和第31屆(2018年杭州)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都組織設立了四個分會。這一方面是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的“品牌效應”得到了廣大化學工作者及學生們的認可,參會積極性高漲;另一方面,學術年會規(guī)模之大、參會人數(shù)之多以及分會、論壇和參展商等都給大家提供了交流的良好平臺,是會會老朋友、結識新朋友的大好時機。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化學會學術年會已經成為我們化學人的期待和向往。 祝愿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越辦越好! 祝賀中國化學會九十華誕! 附錄: 中國化學會第28-31屆學術年會上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組織的分會: 1. 2012年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 (成都) 第8分會:無機化學,1個分會2個會場。 2. 2014年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 (北京) 第5分會:無機化學;第6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3. 2016年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 (大連) 第5分會:分子與固體化學;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無機化學前沿;第8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4. 2018年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 (杭州) 第5分會: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第6分會:金屬有機框架化學;第7分會:生物無機化學;第8分會:無機化學前沿。

上傳日期:2022年8月

講述人:唐本忠 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第29屆中國化學會年會的中學生英才計劃化學學科見面會

收到中國化學會的邀請后,我提前“預定了”一個不太忙碌的上午,陷入關于學會的回憶當中??梢哉f我的科研生涯與學會活動是交織在一起的,我目睹了學會這幾十年來的發(fā)展與成長。多年來我參加了大概有數(shù)十場,也可能有百余場學會的會議,自己也作為主任委員籌建了中國化學會分子聚集發(fā)光專業(yè)委員會,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卻是一次與高中生的見面會。 大約在10年前,在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上,學會第一次組織院士與高中生面對面的活動。依稀記得那天是一個炎熱的午后,在北京大學的一間小教室里,30多位學生上坐滿了整間屋子,這些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個高中,都是化學競賽的佼佼者。參加活動的除了我之外,還有張希院士和丁奎嶺院士。面對一群未來很可能是我們國家化學接班人的小朋友,我們都希望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或是給與一些引導。影影綽綽的記得那是一位身形比較高大的男生,大概是東北人,他的問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在近代科學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有很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都亟待解決,人們經常不經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各種科學原理,例如達爾文、伽利略,甚至畫家達芬奇,他們都是博學家,在多個領域有所建樹?,F(xiàn)在做研究很難達到前人的成就,我們學習了這么多年,學習的都是已有的知識,我有時覺得有一些無趣”。我聽到這個問題后有很多感悟,這也是我喜歡與年輕人交流的原因——他們往往更大膽,想法更新潮,也更活躍,精力更充足。我回答道:“某種程度上來說你說的是對的,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也同時打通了近代科學快速發(fā)展的通道,在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了解甚少,所以一些思維開放的人成為博學家。但實際上真正成為博學家的人仍然鳳毛麟角,這也與當時的環(huán)境有關——絕大部分人還在為果腹和保暖而奔波,仰望星空的人只能是那些衣食無憂的貴族。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要比他們幸運得多,因為我們可以用讀一本書的時間掌握他們窮盡一生探索的知識,我們動動手指在網上搜索下就可以得到他們夢寐以求的理論,是真真正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氐侥愕膯栴},我認為科研有趣在于科研本身,要從獲得知識中得到樂趣,從探索未知中得到樂趣,等到你真正的進入科研生活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未探索的,或者亟待探索的難題還有很多很多?,F(xiàn)在的社會某種程度上都比較‘功利化’,但是我們需要像你們一樣對科學抱有純真熱忱的人才來加入我們,我們需要一小部分人來仰望星空,探索未知。” 見面會結束后,我和張希院士,丁奎嶺院士便匆匆趕往下一個會場,但是那位同學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8年過去了,如若他讀了博士,大概也快畢業(yè)了吧。

上傳日期: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