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的合影

講述人:鄭素萍 研究員(中國化學會)

2010年夏,隨黃維院士看望唐有祺先生和夫人張麗珠先生

 

2010年,我還是一名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新人。黃維院士一次來京,說起唐有祺院士是他的老師,剛好第二天約了去家里看望他。我鼓起勇氣說也想跟著一起去,便有了第一次的拜訪。

在唐先生家里坐了一會,我們便一起去了附近的餐館用餐。唐有祺院士和夫人張麗珠先生(張麗珠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婦產(chǎn)科專家,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締造者)雖然已經(jīng)年逾90高齡,但精神矍鑠、精力尚佳,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中國化學會的歷史以及對化學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的看法。興致之余,唐先生從包里拿出數(shù)碼相機,我們輪換著拍了一些合影。

隨著我對中國化學會日常工作的熟悉,在工作中擔當?shù)囊捕嗔似饋?。到了春?jié)前夕,時任學會常務(wù)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的方智老師便開始帶著我一起看望一些在京的學會老理事長和資深院士。當我們來到唐先生家里,剛坐下,先生便走到書房,拿出幾張塑封的照片遞給我。我馬上認出這是半年前在先生家里拍的合影。唐先生在家里置辦了一個塑封機,日常把拍的照片打印出來并塑封。剎那間,感動之情難以自已,每年去看望先生的人那么多,微小如我,從沒有奢望他還記得我!這個時刻,從此在我的記憶里扎下了根。

因為工作的性質(zhì),我有幸接觸了許多的化學界前輩們?;貞浲?,很多時刻歷歷在目。去徐光憲先生家,每次他都是穿戴的整整齊齊,提前坐在沙發(fā)上等著我們。他家人告訴我,這是因為徐先生怕自己行動慢,如果不提前坐好,會讓客人等。而告辭的時候,無論如何,他都會送到門口,一直等客人進了電梯。去看望郭慕孫先生,第一件事是要登記。他有個大筆記本放在茶幾上,每一位客人都要登記姓名、單位、來訪日期、電話這些信息。他的夫人告訴我,這是因為郭先生年紀大了,記憶力下降,他時常翻閱這個登記本,盡可能記得每一位來訪的客人。

在中國化學會工作十多年,我一邊服務(wù)會員和化學工作者,一邊不斷的從“大家”身上汲取養(yǎng)分,完善著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給了我一個“正確”的科學家畫像,這讓我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便遇到了極少的“難搞”的人,我會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而不會為此焦慮和糾結(jié)。我也不時的跟秘書處的同事強調(diào),無論是領(lǐng)導(dǎo)、院士,還是年輕的化學工作者、學生,都要做到不卑不亢、平等尊重,在“大人物”面前不諂媚,在“小人物”面前不倨傲。希望這能成為中國化學會秘書處的原則。

提交時間:2022年9月